第一百三十五章 交待(1 / 1)

不过美国人虽然不相信杨震所谓的人品。但是对于他将借口推到了雅克九战斗机一事,尽管在内心之中一直看不起苏联航空工业,但由于在见到库班大空战雅克系列战斗机优异的表现后,美国人到还是真的信以为真了。

为了解决战略轰炸损失巨大问题,在杨震死活不吐口的情况之下。美国人避开杨震,几次向苏军索要雅克九战斗机的资料。却不想都被早已经用苏军渴望已久,但美军始终拒绝提供的b二十四轰炸机图纸以及生产技术堵上嘴巴的斯大林给轻飘飘的推了回去。

一贯擅长落井下石的斯大林给出的答案是想要可以,但是要拿b二十九轰炸机来换。同样鬼精的美国人那里肯做这个亏本的买卖,当即一口就回绝了。这场三方的嘴巴官司,一直打到了二战欧洲战场结束后,才算了结。

这期间美国人虽然有一段时间大幅度减少了对杨震所部提供的物资,但是却始终没有停止过。威胁在现实利益面前,始终还是威胁。相对于共同打击日本人这个顽强对手的巨大利益面前,美国人抬出威胁始终只是威胁而已。狗咬狗的事情虽然不少,但实质性的威胁却是没有。

而到了此时杨震对美援的需求,已经由原来的坦克、装甲车辆以及飞机什么都要,变成了制造飞机的金属铝,装甲钢、汽车轮胎、镍、铬、钨等一些合成金属以及一些化学产品,更多的是各种军工设备。

至于装备上的需求,已经基本上能做到满足自身需要了。而且这些物资,杨震手头上也有了一定的储备。美国人切断援助的威胁,他并不是太在乎。到二战结束后,杨震的属狗的恶名在美国高层上到美国总统,下到美军驻抗联的联络官,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典型的臭名远扬。

只是对于名声一向不太重视的杨震来说,自己想要的东西已经骗到手,名声一类的其他东西倒是无所谓。反正自己也没有打算去当用后世的话来说的美分党。美国人对自己印象好坏无所谓。

拿杨震几乎无计可施,又不愿意给苏联人提供杨震同样要求的b二十九轰炸机的美国人,则直到欧洲战场结束后,美国人才从苏联人以及杨震所部之外的渠道,获得了被他们称之为二战中唯一一种窥视依旧的苏军战斗机。

美国人在利用德国人在战争中俘获的一架雅克九战斗机,以及苏军提供给南斯拉夫的雅克九战斗机,经过与p五十一野马式战斗机试飞对比后,才真正发现自己又给糊弄了。杨震给出的答案纯粹是扯淡,用来蒙人的。

雅克九战斗机性能是不错,但是与投入太平洋战场护航行动的美制p五十一d战斗机性能相比,差距还是不小的。尤其这种飞机虽然是苏军在战争中生产的第一种全金属飞机,在美军眼里依旧连粗制滥造都算不上。

所谓的雅克九dd型战斗机航程的确很大,挂载副油箱的时候,与野马战斗机相差无几。但是空中格斗性能却也并未超过美军投入的野马d型战斗机,最多也就是持平而已。甚至在某些性能上还有一些差距。用这种飞机护航就能减少轰炸机的损失率,换了谁也不会信。

不过,美国人这种执著劲头,让人不佩服都不行。在外部调查无果后,美国人尤其是那些排到飞机厂的顾问和技术人员,又多次试图收买杨震内部人员,想要寻找答案。甚至还几次提出联合对日开展空袭行动。

但杨震早就预料到这些情况。不仅多次拒绝了美国人开展联合空袭的建议,还对预警机和电子干扰机早就进行了严格的保密。别说一般的飞行员,就是飞行大队长以下的指挥员都不知道还有这两种飞机。

所有的这两种飞机都是直接归属总部直属航空特种旅指挥的,而这个旅在整个战争期间所有的番号都是保密的。所有的研发人员以及飞行操作人员与家属,都是单独居住的。他们的居住区,在所有地图上都是一片空白。美国人连影子都找不到,自然也就查不出来。

在使尽手段也没有达到目的的情况之下,美军虽然也针对日军雷达研制出一些干扰设备,但受制于技术方面,效果总是相差很多。与杨震所部已经使用成熟的这两种飞机相比,技术性能相差很多。

为了对付日军神风特工队而专门所研制的预警机,在杨震所装备的预警机面前连丑小鸭都算不上。而且直到太平洋战争全部结束,也没有服役。等到新中国成立后,这种被誉为世界上第一种展现在世人面前,并已经开始向苏联出口的时候,美国人才总算查明白原因。

而此时,使用逆向仿制的美国c五十四运输机作为载机,使用新型三坐标雷达,标准已经相当于后世美军二代预警机ec121d,使用转盘式雷达罩的第二代预警机也已经开始大量的服役。

当然这只是后话,但无疑杨震今天所做的决定,对今后其整体战略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三亿美金,尽管对一个几乎是一穷二白,白手起家的人来说,建立一套完整的国防工业无疑只是九牛一毛而已。

但杨震却抓住了二战这个难得的机遇,初步的建立了一整套的国防工业体系。为后来中国的国防科技发展,没有步步落后,开创了一个良好的局面。也使得建国后,全面工业化的进程远比后世简单和容易了许多。

更为关键的是在这四年太平洋战争期间,杨震采取外交合纵手段,利用美国人和苏联人工业技术,不仅利用这三亿美金引进的一个良好的工业基础,建立了一个规模庞大的国防工业体系,更是培养了一大批的专业技术人才。改变了原来历史上在全面工业化时,外行只会内行,带来了许多无谓损失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