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补给(1 / 2)

五道岭铁矿附近的一座小山上,杨震正举着望远镜仔细的观察着这个不大的铁矿。黄大力没有说错,从这里所有设备至少还是九成新的程度来看,这个铁矿应该是刚刚投产不久。

尽管此时的天色已经渐渐的黑了下来,但铁矿上的灯火通明却给了杨震极大的方便。望着镜头内热闹,几乎是毫无防备的铁矿,杨震心中却又有些犹豫。

自阿什河一战后,在加上渡河之后整日盘旋在自己头上的那几架飞机,这支孤军的所有行动几乎都已经失去了隐蔽性。此时的日军就算闭着眼睛都能猜测到自己的目的地。

日军参谋的战略眼光虽说不怎么高明,但可没有几个是废物。自己下一步可能的行军路线,恐怕此时应该已经清楚的标在日军的作战地图之上了。

就算自己这支部队的实力在弱,可鬼子也不会托大到如此。这周边的据点就算不戒备森严,可也会做足警备。自己为了避免惊动鬼子,甚至连一个大一点的村庄都不敢进。

这个铁矿虽然不是进山的必经之路,但目标明显,怎么会一点防备都不做,还这么大张旗鼓的请客?难道这是一个引自己上钩的诱饵?

这铁矿周围可都是山,虽然不高,但植被良好,隐藏大股部队可不是什么难事。从地图上看,这里距离滨绥线的小岭站不过十三公里,距离阿城县城也不过四十五公里,鬼子从铁路方向调兵很容易。自过阿什河以来,除了那几架飞机,到现在即没有看到鬼子追兵,也没有看到堵截的日伪军,难道是鬼子在这里等着自己?

这里虽是山地,但山不高,又背靠平原,属于浅山地区。一旦鬼子拿这里做诱饵,引自己上钩,按照这里的地形来看,这再突出去的希望,几乎是渺茫。

可让对于急需补给已经超过一切的杨震又有些犹豫不决的是,望远镜里面热闹的情况怎么都不像是鬼子给自己下的套。

也许是看出杨震有些犹豫,一旁同样举着望远镜在观察的郭邴勋道:“老杨,下决心吧。自过了阿什河后,鬼子到现在还不见动静,他们应该是在调集兵力。今后咱们还不知道要面对多少苦战、恶战,这兄弟们肚子里没有食可不行。”

“老彭说过,鬼子采取归屯并户的法子,将山中的百姓都迁了出来。我们这一进山再想补充物资,就不知道什么时候了。就算这是一个诱饵,我们现在也只能硬着头皮往里面钻。否则兄弟们真的就没有战斗力了,部队就真的要饿垮了。”

放下手中的望远镜,杨震咬咬牙道:“我带着李明瑞和二十个人下去,你和老彭带着部队在后边支援。如果那里真的出现异常,有埋伏,你们不要管我们,直接向东南方向撤。只要钻进老林子里,鬼子再想找我们就难了。记住一定要把部队保住了。”

对于杨震的部署,郭邴勋摇摇头道:“不,老杨,我带人下去,你在后边支援。这支部队没有我,还能存活下来。若是离开了你,我不知道能坚持多久。你的身手比我强多了,有你在,这支部队才有了生存下去的希望。”

“不,老郭,还是我去。你都说了我身手好,一旦有异常,我可以杀出来。还有,我懂得日语,可以应付一阵子。别在争执了,我去,就这么定了。”

说罢,杨震不待郭邴勋回答,便站起身喊过李明瑞带上二十个老兵下山直奔铁矿而去。

下了山,杨震回头看了看部队隐蔽的那座控制了整个进山道路的小山头,转过头稍稍整理了一下身上的鬼子的中佐军装,命令身后同样是身穿鬼子军装的那二十个老兵也整理一下,至少看起来不是那么的邋遢,最起码猛地看起来的看起来像是鬼子的正规部队后,便走向了正是热闹之极的五道岭铁矿。

一路走,杨震一边仔细的观察周边的情况。让他感觉到意外的是,这一路之上居然连一个伪警察都没有看到,只有来来去去的被迫前来贺喜,脸上见不到一丝喜庆,只有愁眉不展群众的时候,杨震才稍微放下了一点心。

出现在自己面前的这些百姓,脸上有麻木、愤怒,但却看不到紧张。走路的时候,虽然显得来去匆匆,但不是慌张的那种。这证明了,这里是真的没有鬼子的大部队。否则这里的百姓,不可能还这么才沉着。而且从路上百姓的穿着打扮,以及走路的姿态来看,杨震可以断定这些人就是普通的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