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又干了什么好事?"曾国荃笑着问。
"小事一桩。"瞿荣光给曾国荃递来一条羚羊腿,说,"庆丰村有一个大户,为富不仁,乡民们都恨他。白眼狼带几个弟兄绑了他一票,捞了一万两银子,为百姓出了口气,又为山寨捞了一笔钱。""你们也要知道收敛一下,一味干下去,闹大了,不是繁昌县令能遮掩得了的!"曾国荃啃着羚羊腿说。
"九帅,你老不是别人,我跟你老说实话吧!"李臣章右手抓起左手衣袖往嘴巴上来回擦着,弄得袖口油晃晃的。他正正经经地说,"九帅,这满人的气数已尽了,江山坐不久了,我们不怕它了!""你有什么根据?"接话的曾国荃的态度是那样的平静随和,仿佛他与血战长毛,拼死保卫皇上江山的往事毫无联系,而是那种来自飞鹰岭、蝙蝠洞、仙女峰上的好汉强人。瞿荣光颇觉意外。
"早两个月前山上来了一个做生意折了本的小商人,他在北京做过半年生意,亲耳听人说,太后年轻,守不住寡,后宫里常可听见婴儿啼哭,那是太后的私生子。又说小皇帝人还没变全,就由太监带着,偷偷溜出宫外逛八大胡衕。九帅,你老看,这样的太后皇上,还不是亡国的象征!""不要乱说。"这些话,曾国荃早就听说过,但由李臣章的口中说出,他仍感惊讶:这样偏僻山坳里都传说这种新闻,可见全国会有多少人知道!出于多年养成的习惯,他需要在一般人的面前维护朝廷的尊严。
"不是乱说,九帅。"瞿荣光嘻嘻地笑着,"那个兄弟讲,北京的老百姓都知道。娘偷人,儿嫖娼,这样的皇家还有什么脸面,他的江山还能坐得久长吗?弟兄们都说,更大的内乱马上就要到来,天下大乱,我们就好过!""暂且不讲京师的事。"李臣章说,"眼下明摆着的两件事,就足可证明满人混不长久。一是繁昌县太爷,我们用五千两银子就买通了,这样的贪官稳坐衙门。二是九帅这样劳苦功高的大臣,却受人排挤,开缺回籍。世界如此不公平,这难道不是亡国的预兆!"这后一句正说到曾国荃的心坎上,他愤愤地骂起来:"这天底下尽是他娘的坏人当道,好人受气!""正是这话!"李臣章忙点头,"卑职想天下大乱后,一定是九帅和老中堂出来收拾残局,到那时我们猛虎山全体弟兄都听九帅和老中堂的。""我们都听九帅的调遣。"瞿荣光立即接着说。
这时,曾国荃才明白李臣章深夜请他上山的真正目的。他毕竟不是想与朝廷作对的绿林响马,心中隐隐担心起来。他曼声应道:"行呀,一旦有事,我一定派人来猛虎山找你们。""弟兄们都仰仗九帅大人的提携!"瞿荣光、李臣章一齐说。
三人又一起喝了一阵子酒,便起身离开亭子,又到一些关卡之地看了看。瞿荣光请曾国荃赐教,曾国荃也随时指点一二。待到天黑时,曾国荃告辞,瞿、李苦苦相留。曾国荃说:"我有要事去江宁见大哥,二位情谊已领了,以后再相会。"见实在留不住,瞿荣光捧出百两黄金相赠,曾国荃谢绝了。于是李臣章捧出一个大布包来,说:"九帅不收黄金也罢,这包土产,请你老一定收下。" "什么土产?"
"布包里有两张虎皮,连头到尾没有损坏一点,是这几年打得的两只老虎身上剥下的。原是留着我和瞿大哥用,现送给九帅一张,另一张请转送给老中堂。还有一张灰狐皮送给大少爷,做一件坎肩。"曾国荃打开布包,只见烛光下两张金毛虎皮闪闪发光,心里十分喜爱,笑着说:"谢谢你们的重礼,我和老中堂收下了!"双义堂大坪中停着两乘轿子,前前后后簇拥着百多个手执火把的大汉,跟昨天夜晚一个样。曾纪瑞见此情景,又胆怯起来,忙钻进后面的轿子。曾国荃走到轿边,对瞿荣光说:"只留四个弟兄举火把照明,另请李老二陪同,其余的人全部不要下山。""这怎么行,太冷清了。"瞿荣光不同意。
"瞿大哥,你是要把我上猛虎山的事,让繁昌县官场都知道吗?"曾国荃沉下脸来。
"不是这个意思,九帅!"瞿荣光急着分辩。
"既然如此,那么请李老二带路,我们下山吧。"曾国荃说着,掀帘进了轿子。
李臣章和四个小喽啰把曾国荃父子送到江边,天尚未亮。正要抱拳告别时,李臣章突然对他的老上司说:"九帅,我告诉你老一件意外事。""什么事?"看着前吉字营哨长那副神秘的样子,曾国荃兴趣顿生。
"九帅,你老绝对想不到,康福没有死,他还活在世上。""你说什么?"曾国荃惊讶起来,"康福没有死?你听谁说的?""前不久,他还和你老一样,在我们猛虎山做了几天客。"李臣章十分得意,一不小心就露出了曾国荃夜上猛虎山的事,令这个九帅大不快,好在船上的人都睡着了,听不见。他沉下脸来训道:"你这个龟孙子,九爷到你府上的事,以后若再对人提起,当心你的舌头!"李臣章下意识地伸伸舌头,忙说:"一时忘记了,回去后就用线把这个鸟嘴巴锁起来。"说着又做了个鬼脸。
"不要油腔滑调了,康福现在哪里,你知道吗?" "他就住在东梁山脚下。"
"东梁山就在江边,我去找他。"说完转身上了跳板。
曾国荃与康福的关系,虽不能和曾国藩与康福的关系相比,但也是很密切的。他感激康福几次救大哥的性命,也看重康福的才干,在打金陵的关键时刻,他甚得力于康福的帮助,何况他知大哥对康福之死惋惜不已,现在得知康福没有死,且就住在长江边,他怎能不去寻找!
"康福现已改名叫康伏,就住在玉溪桥,好找!"当曾国荃踏上甲板时,李臣章又大声作了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