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2章 盐债(1 / 2)

唐朝好地主 木子蓝色 1090 字 2022-09-28

恭喜发财,红包拿来!

内侍取来纸笔墨砚。

拿起笔,李超在那益州进贡的黄麻纸上先写下一个大字盐。

李世民看着那个字,撇撇嘴,忍住笑。李超的毛笔字,好几年了,依然还是这么丑,相比他的鹅毛笔字和铅笔字、钢笔字,要差的远了。

“陛下,盐这东西,其实本身来说并不稀奇,沿海可以直接煮海晒盐,内地也有盐池盐湖,在山南巴蜀等地,还可以打盐井煮矿盐,虽然内地的盐池、盐矿取盐没有沿海的方便,但总的来说,其实盐的成本并不高,开采、运销,这几个环节控制的好,盐的成本那是远低于种粮的。”

“种粮还要受季节天时影响,采盐晒盐虽也受季节天时影响,但受的影响却小的多。而且人吃盐,可不比吃粮。一丁正常一年得吃数石粮,可有十斤盐却是足够。”

隋朝和武德时,朝廷并不管控盐,允私人制盐贩销,因此盐在之前其实是很便宜的,一斤盐不过一斤粮价,百姓没有说吃不起盐的。顶多就是在一些运输不便的地方,盐贵一些,那是受限于运输的成本,而非其它。

可就是这么小小的一个盐,在中唐以后,却成为朝廷收入中的大项,到了宋代,盐税甚至都达到了三千万贯以上,明清之时,盐税也是朝廷的重要财政收入来源,明清之时,天下最有钱的商人,就是盐商。

现在朝廷对盐的政策还比较简单,就是允许商人承包盐场等,办个证就行。然后产出来的盐要售卖,需要先向朝廷交笔税,税也不算多。

李超现在准备在盐上做文章,增加朝廷的收入。

“我们可以改变盐的生产和运输、销售的方式。把盐控制的更严格!”

“如何改变?”

“民制、官收,然后商运、商销。”

把几个环节分开,不让商人们搞一条龙,加强控制。对于各地的盐场,依然是得申请审批,发放牌照,对于无牌的盐场,要坚决打击取缔,发现一个查一个。

把产盐的任务,交给商人百姓们,允许他们办牌登记后经营生产,但得由朝廷监管。他们生产的盐,不得私售,必须一斤不少的全部售给朝廷。

盐由朝廷统购统销。

当然,朝廷收了盐,并不直接自己去销售。

还有一点,就是商人承包盐场,得办牌,而盐牌得有限制,允许盐牌世代持有,也可以转让,但盐牌的牌照必须得贵。这就跟后世明清时盐商们一样,他们要卖盐,不但得有盐引,还得有盐窝,这个盐窝,其实就是经营资格,很值钱。

一个盐牌,朝廷就能马上征收到一大笔钱。

以后,每年还可以对盐牌进行年审什么的,也能小收一笔。

再其次,就算办了盐牌,盐场每年也要按他们的产量,征收一笔营业税。

“还有呢?”李世民听的眼睛大亮。

“朝廷成立了一个专门的盐务衙门,负责天下的盐务,各地设立分衙,主管盐务。盐场的盐产出后,要由朝廷统一收购,存入各地的盐仓之中,然后统一调配到大的盐仓之中。这时,朝廷可以向天下的商人们招标,让他们来朝廷手里购买盐引。”

“盐引?”

刚刚听了一个盐牌,现在又来一个盐引,李世民表示不太明白。

“盐牌是盐场取得制盐资格的凭证,而盐引呢,就是取盐凭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