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零七九章 发黄的地契(1 / 2)

鉴宝秘术 北域神灯 1038 字 2022-09-27

在张天元看来,就算是弄不到宋版书,弄点古籍什么的也不错啊。

实在不行,买几本好看的绝版书其实也挺好。

走近一看,张天元才发现,这些摊位上的东西似乎不仅仅有书,还有许多其它杂七杂八的东西,比如说历代诏谕、文告、题本、奏折、诰命、舆图、人丁黄册、田亩钱粮簿册、红白契约、文据、书札等等官方档案和民间文书。

这叫一个齐全啊。

就算是张天元,也看得有点傻眼了,这么门类齐全的书摊,他还真是头一次遇到,以前在国内的时候可从没见到过。

果然中国的许多好东西都奔老外这儿来了,真是让人痛心疾首啊。

据史书记载,中国古代最早的文书是公元前2000年前帝舜时期史官所记的《虞书》,但原件早已不存。

现存最早的古文书是清末开始在洛州出土的甲骨刻辞,是殷王室占卜时所刻的文字,属于公务文书,史书记载商代的文书还有册和典,是简的集合体。

简以狭长竹、木片作载体。

把长短相间的简用皮条或丝绳上下两道编连起来,就成为册。

把册保存起来就成为典。

典册所载内容是当时史官的记录。

东晋后期,纸张首先被用作官府往来文书的载体,而诏令文书和重要奏疏的载体仍用竹、木简,到隋代竹、木简才废弃不用。

从周代到清末,文书载体还曾使用金、玉、铜、铁、石、缣帛等物,是为了长期保存或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使用。

文书载体用纸以后,诏书用染黄纸,直至清末。

明、清时期向上级官员祝贺的禀启用红纸,一般文书都用白纸。

历代文书纸式幅面大小不一。

纸张载体用折叠式从元代开始,明代的奏疏沿用,称为本,其余文书用单幅纸,作为官员身份证的诰命文书用卷轴式。

清初纸式仍沿明制。

中叶以后除诏令文书和个别下行文种外,都改用折式。

总而言之啊,文书这东西,比书本更加复杂,张天元知道的,就有数百种以上。

偏偏这样的摊位上,竟然都有,这不得不说,真得是一个奇迹了。

“帅哥,要书啊?我这些东西可都是从中国人手里收来的,绝对真实,而且绝对有收藏价值!一看您就是爱书之人!”

刚盯了两眼,其中一个摊主就冲着张天元笑眯眯地说道。

古旧文书上面的年代都很详细,能精确到某朝某代,某年某月,甚至到某时。

这类藏品如果能反映某个时代的社会生产关系、经济制度,那肯定就能具有较高的价值,运气好一点,恰巧能够遇上与历史名人有关或者是能反映重大历史事件的古旧文书,那价值就不可限量了。

对于一个考古学出身的收藏家来说,能够发现记载历史事件的文书,那就更能令人激动。

毕竟历史上很多事情,言语不详,但若是有文书作证,那基本就可以说是准确的正确的历史了。

“我先看看!”

张天元随口应了一声,然后就蹲了下去仔细看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