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五九五章 高仿也不容易啊(2 / 2)

鉴宝秘术 北域神灯 1577 字 2022-09-27

要知道,明代的瓷器的发展超过了以往任何朝代。当时烧制瓷器的瓷窑遍及全国各地。

当时较著名的瓷窑有:景~德镇窑、龙泉窑、德化窑、宜~兴窑、广窑等,其中尤以景~德镇窑的发展更为突出。明王朝的每一任帝王都在此设立官窑,民品瓷器也同时在这里大量生产。

文献载,景~德镇窑面积十公里,官民窑30余个,“昼间白烟蔽空,夜间红焰熏天”。景象颇为壮观。

明瓷胎骨颜色与元代大致同,皆为白色,明更白些。明代早、中期胎质较为精细,胎壁也稍薄一些,而晚期胎质逐渐转为粗糙,胎壁也变得厚些;明瓷的胎土比元代洗得要精细,故瓷胎内所含杂质较元代为少;明瓷器的釉质比以往更为紧密、精细,釉色品种大为增加;在造型方面,明代瓷形式多样,盘、碗、瓶、罐、炉、盒等品种齐全。

单以景德镇的青花为例:洪武时期青花色泽偏于黑、暗,纹饰上改变了元代层次较多,花纹繁满的风格,趋向清淡、多留空白地;永宣时期青花以其胎釉精细,青色浓艳,造型多样和纹饰优美而颇负盛名,其所用青料为进口的苏麻离青;成化弘治、正德青花胎薄釉白,青色淡雅,其青料为国产的平等青;嘉万时期青花蓝中泛紫,发色艳丽浓重,其青料为回青或回青与石子青混合使用;万历后期,天启至明末青花蓝中泛灰,青料为国产浙料。

另外在青花瓷发展的基础上,明代的彩瓷发展也有一个新的飞跃。

明代永乐、宣德之后,彩瓷盛行,除了彩料和彩绘技术方面的原因之外,更主要地应归功于白瓷质量的提高。明代釉上彩常见的颜色有红、黄、绿、蓝、黑、紫等,最具代表性的为成化斗彩,斗彩是釉下青花和釉上彩色相结合的一种彩瓷工艺。

例如成化斗彩器的釉上彩,彩色品种多且能据画面内容需要自如配色,其鸡冠的红色几乎与真鸡冠一致,葡萄紫色则几乎是紫葡萄的再现。所以,彩瓷器一般都十分精巧名贵,如举世闻名的成化斗彩鸡缸杯等。

在成化彩瓷基础上,嘉靖、万历时期的五彩器又揭开了彩瓷发展史上的新篇章。成化斗彩瓷,色彩鲜艳,画染风格以疏雅取胜;嘉万时期的五彩则是以红、淡绿、深绿、黄、褐、紫及釉下蓝色为常见,彩色浓重,其中红、绿、黄三重为主,尤其是红色特别突出,因而使得嘉万时期的五彩器在总体上有翠浓红艳的感觉,极为华丽。

明代除青花、斗彩和五彩之外,其单色釉也有突出成就,最具代表性的是永宣的红釉、蓝釉、成化的孔雀绿和弘治的黄釉。

这个时代的瓷器的造型除继承前朝的之外,也有因时代需要变化而新产生的,如永宣时期的压手杯、双耳扁瓶、天球瓶等。成化时期则以斗彩鸡缸杯、‘天‘字盖碗等为典型器物;正德、嘉庆、万历各朝的大龙缸、方斗碗、方形多角罐、葫芦瓶等也都颇具代表性。

另外也有各式文房用具如笔管、瓷砚、水注、镇纸、棋子、棋盘、棋罐等瓷器传世。

装饰手法已从元以前的刻、划、印、塑等转为彩绘为主要手法。绘画纹饰的内容更加复杂多样,植物、动物、文字、山水、人物、花鸟、鱼及虫等无不入画。

早期以写意画为主,画风自由、奔放、洒脱;明后期以写实为主,画面抒情达意,简约轻快,极有漫画趣味。

如此纷繁复杂的明瓷器,刘大彬想要真正完全模仿出来,那不仅仅是要付出非常艰辛的努力,更重要的是,还需要大量金钱的支持啊。

真以为高仿那么好做吗?

去博物馆看一下就行了?摸一下就行了?

如果仅仅满足于那种程度,那根本就达不到顶尖的高仿水平,这对于刘大彬来说显然是无法满足的。

张天元相信刘大彬的能力,但是他同时也相信刘大彬根本没有那么多的钱去购买那么多昂贵的瓷器来供自己模仿研究。

所以刘大彬的想法,只能是妄想和疯狂,难怪短时间内厂子就破产倒闭了,估计钱都花到这上面去了吧。(未完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