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问是有,可以育人,也可以督导别人,但是就没法去当一个亲民官!
这样的认识,让崇祯皇帝自己都有点吃惊。
因为以前的时候,他从来没有这样的感觉,自己能独立判断出一个人适合什么?
都是群臣怎么说,他就怎么觉得!
等到黄道周退去,崇祯皇帝自己坐着琢磨了下这个感觉,最终只能归结为因为和刘伟超聊得多了,长见识了!
想到这,他不由得嘴角微翘在这个世界,要论见识,何人能及自己?
正在发愣着,又有内侍前来禀告,说有将近五千漕工,被黄得功所部选为新兵的,带其家属,已经到达通州了。
黄得功和孙应元所部,都在运河两岸,一边赈灾,一边选拔新兵。
不过人数过多,新兵不能一起北上,因此分批北上,这是到京师这边来的第一批。
对于这些新兵,是有严格要求的。
不止是兵员素质要合格,而且还要是良家子。就是没有囚犯经历,并且几代为民,还要有家眷。
如此,家眷也会随队伍到京师,定居在京师。不但是安军心,也有为人质之意。
也是如此,五千新兵,到达京师的人数,就有两万左右。
新兵好说,安置家属是个大事。
崇祯皇帝随即召集兵部、户部以及内阁等,开御前会议,解决这个问题。
其他都好说,京师周边的卫所中,划一块地方给他们居住就是。
可问题是,一下多这么多人口,并且可以预见后面还会有很多,各处卫所的粮食,根本就供应不上的。
当然,本来这些都是受灾人口,崇祯皇帝是拨有赈灾银的,也可以解决一部分资金问题。
但是,问题是有银子,没粮食就还是有问题的!
会议的最后,问题就都集中到了粮食这个问题上。
群臣提出的建议,也只能是让江南那边运粮过来。不过这需要时间,就短期而言,粮价上涨再所难免,说不定还会影响京师这边。
崇祯皇帝听了之后,没有多说什么,只是让底下这些臣子先去安置。
随后,他就召见了王承恩,直接就问道“有关晋商的事情,审问得怎么样了?”
王承恩一听,立刻就回奏道“万岁爷,根据招供,奴婢已经把那八个晋商在京师的点都给记下来了,他们和晋地那边的联系,也刚摸到一些头绪。正在想着,该怎么让他们去通风报信!”
崇祯皇帝一听,立刻问道“那些奸商都在京师开了什么店?”
“粮、盐、铁等,全都有,且以粮铺为多,盐店次之!”王承恩显然花了心思的,立刻就回答道。
崇祯皇帝听了,稍微沉吟片刻,便一挥手说道“不等了,立刻出动西厂,还有东厂的人,调拨五城兵马司,把他们都抓了。同时派人赶往晋地,把晋地那边也给抄家,人犯都带来京师!”
顿了顿,他又补充说道“晋地所得粮草,运一部分去南边,解决孙卿在开封撤出的老弱粮食问题!”
之前一直没有对八大晋商动手,就是在等机会。
如今需要用钱用粮了,他就不准备再拖了。
听到这话,王承恩连忙答应一声,不过随后他又有点犹豫。因为他是知道崇祯皇帝整个计划的人,知道崇祯皇帝在意什么。
于是,他想了下,还是提醒崇祯皇帝道“万岁爷,那建虏那边……”
崇祯皇帝听了,不在意地说道“朕估摸着,你去抓这些晋商,肯定没法一网打尽。既然如此,那便是宜早不宜迟。漏网之鱼逃出关去,必定是只能去投奔建虏。而早点动手的话,他们带去的消息,就还是之前的。而建虏要入关,此乃必然,朕练好新军,就等着他们到来便是!”
如果再等下去的话,新式护甲和军械都配备给勇卫营和京营,那消息就不可避免会走漏。等到那个时候,谁知道晋商是什么时候去给建虏通风报信。
与其这样,不如现在动手,就能给建虏一个错觉,关内还是和以前一个样。
唯一需要注意的,就是要边关多派些人看着关外,不至于建虏何时进关都不知道!
王承恩见崇祯皇帝都已经有考虑到,不由得连忙面露佩服之色,拍崇祯皇帝马屁道“万岁爷算无遗策,奴婢佩服地五体投地!”
崇祯皇帝听了,心中还是有点得意的。
他刚才给王承恩说得这些,是他这些天来一直在考虑的事情。结合孙传庭和刘伟超的说法,最终自己想出来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