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四十九章 任重道远(1 / 2)

第七百四十九章任重道远

柳俊站在办公室的巨大的落地窗前,双手抱胸,点起一支烟,透过缭绕的烟雾,眺视着远处合水水库的湖光山色,脑子里却是翻江倒海,不能平静。

早就知道长河区的摊子不好收拾,不曾想竟然糟糕到了如此地步。

企业大多数经营艰难,原有的,本就为数不多的外资企业,基本上都是纷纷倒闭,关门大吉。少数坚持下来的,日子也很不好过。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以及本土民营、个体企业,境况就更加不用说了。外资企业与合资企业,好歹还有个优惠政策支撑,在税收和其他费用方面的负担,比本土企业要小得多。而政府财政入不敷出,这些本土企业的境遇,更是雪上加霜。

柳俊对某些政府部门执法手段的野蛮,是深有认识的。他们只管完成上面交代的收费任务,至于企业能不能经营下去,才不会去操心。而真正握着企业命脉的领导干部,明明知道这样干下去是杀鸡取卵,为了度过眼前的难关,就对企业的困境视而不见。

要拯救这么多面临困境的企业,远不是擅长招商引资那么简单。真要拉投资,一年之内三五个亿,甚至十个亿,对于柳俊都只是小菜一碟。撇开小青与巧儿庞大的资金实力不说,单是金福昌振臂一呼,也能做到应者云集。

只是投资拉来了,能不能生根发芽,结出丰硕的果实,却对生长的土壤要求很高。至少不能是盐碱地吧?

首先还得练好内功,栽下梧桐树才行。

然而企业不景气,还只是表象,真正的深层原因,在于高新区的整个管理团队,完全不得力。主管经济建设的管委会主任柴绍基,也许做党务工作是把好手,但很显然,对经济建设不在行。以前玉兰市在调整高新区干部班子的时候,估计对这个方面考虑不足,忽略了高新区的特性,将长河区当做普通的行政区域来对待了,一味讲究官场上的平衡协调,却牺牲了整个高新区的利益。

当然,高新区眼下的困境,不能怪在柴绍基一个人身上。种种迹象表明,前两任工委书记都比较强势,柴绍基管委会主任的地位遭到了弱化。而柴绍基本身,又是一个谨慎小心的人,更多的只是注重自身的进退得失。他的性格决定了他不会为了整个高新区的前途奋起一争。若果是在一个相对平静的环境,一个比较传统的官场,柴绍基或许是很不错的搭档。识进退懂规矩,争权夺利的欲望不是十分的强烈。

但是现在的高新区,却需要更加奋发向上的领导干部!

或许,换了书记之后,柴绍基也会有些改变吧。

用自己的风格和魅力去影响身边的主要助手,本就是一个领袖型人物必备的素质。某种意义上说,能不能改变柴绍基,也是对柳俊自身的一个考验。

在官场上,打倒一个对手,或许不难。毕竟只要揪住了对方的把柄,重拳出击,就能“毕其功于一役”,一劳永逸地解决问题。但要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渐渐的改变身边的人,让大家自觉向自己靠拢,却远远要比打倒对手复杂得多,也艰难得多。这需要一个比较长期的过程。

高新区面临的最大最关键的问题,柳俊认为还是要着落在干部队伍的建设方面。长河高新区要真正腾飞,必须组建一个强有力的领导班子。由上而下,打造出一支得力的干部队伍,齐心协力,才能取得比较理想的成绩。

孤身前来,要扭转整个干部队伍的局面,进而扭转整个高新区的经济格局,当真谈何容易。

柳俊现在就有些焦虑,高新区面临的问题很多,但是饭要一口一口吃,事情要一件一件的做。到底应该由何入手,才是最正确的切入点呢?

除了长河区的局面十分糟糕,柳俊身上还有一副重担,那就是长风摩托车制造总公司,也是一个很不客乐观的烂摊子。

柳俊原本的意思,是打算与柴绍基谈话之后,去长风公司走一趟的。来了两天,也该召集长风公司的中层管理干部开个会,与大家见个面了。不然会被长风公司的干部们误会自己对长风公司不重视。

虽然长风公司也是副师级架子,但与整个长河高新区比较起来,其重要程度,毕竟还不在一个层面上。柳俊现在的感觉,就是自己既要当师长,又要做侦察连长。站在长河区工委书记的位置上,柳俊要考虑全局的问题,具体到长风公司,他又要深入到企业的各个环节去进行解剖,找出问题的症结,予以解决。然后以长风公司的处理模式为蓝本,在全区大型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推广。上升到全省的层面来看,整个长河区就是一个试点,柳俊做出样板之后,要在全省推广。

不知不觉间,一支烟抽完了。

柳俊揉了揉太阳穴,回到办公桌前坐下,抓起电话通知于怀信。

“怀信,你给长风公司的朱副总打个电话,告诉他,我明天上午八点半,去长风公司召开中层干部会议,请他做好会议的准备工作。”

于怀信恭谨地答应了。

柳俊放下电话,靠在真皮转椅里,继续思索刚才的诸般问题。然后电话铃声就响了起来。

“嘻嘻,小俊,是我……”

电话里传来严菲娇憨的声音。

柳俊不由精神一振,微笑着说道:“菲菲,想我了没?”

“当然想了,要不也不会在你上班时间给你打电话过来……”

菲菲还是那么率直,在自己心爱的丈夫面前,从来不会隐瞒半点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