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地(关隘险要),肥饶(黄河流域当时是经济文化中心),可都(作为国都)以伯(霸)。”而项羽却答道:“富贵不归故乡,如衣锦夜行。”面对这种罔顾大局的乡土意识,韩生叹道:“人谓楚人沐猴而冠,果然。”项羽大怒,竟将韩生杀了!于是,他轻率地离开
了关中形胜之地,回到了四战之地的家乡彭城建都。
以致以后楚汉相争,汉军一举可以占领彭城,而精锐的项羽部队却始终未能突破河南荥阳一线,让刘邦独享进可攻、退可守的地利和源源不绝的人力、粮饷资源优势。最后,项羽败走乌江,这时乌江亭长撑着一条船靠在岸边,劝项王过江:“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
而项羽认为:“天之亡我,我何渡为?”又自以为无颜见江东父老,因而谢绝渡江,自刎而亡。项羽不肯过江东,实际上也是对良策的最后拒绝,放弃了重建根据地、再图后举的最后机会。项目屡拒良策,其后果只能是冷落人才,堵实言路,刚愎自用,一意孤行,
自取灭亡。司马迁在《项羽本纪》中最后批评项羽:“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率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过矣。乃引‘天
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
才智过人的项羽一直到死都不明白自己败在不能用好人才上,实在可叹,足为千古鉴。
而刘邦麾下的几位最终消灭项羽的人,陈平,韩信,英布,彭越,都是之前项羽的麾下人才,最终却投靠在了刘邦的麾下。
可见项羽之失败,刘邦之强大。
刘邦虽然什么都不需要很强,但是他只需要会用人,就足够了。
刘邦的用人之道又有多强大呢?
知人善任。刘邦是一个有自知之明的人,而且他也非常清楚地知道一个领导最重要的才能是什么,是调动部下的积极性。是知道自己的下属都有什么才能,这些才能是哪些方面的,
这些下属有什么性格、什么特征、什么长处、什么短处,把他们放在什么位置上最合适。而刘邦自然成为这些人才的核心。刘邦有一个优点,就是能够不拘一格地使用人才,所以刘邦的队伍里面什么人都有。我们来看看这是一个什么样的队伍:在刘邦这个队伍里,张良是贵族,陈平是游士,
萧何是县吏,樊哙是狗屠,灌婴是布贩,娄敬是车夫,彭越是强盗,周勃是吹鼓手,韩信是待业青年。但刘邦把他们组合起来,各就其位,毫不在乎人家说他率领的是一个杂牌军,他刘邦是一个草头王。刘邦要求的是所有的人才都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这就叫不拘一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