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7章 奔赴京城(一)(2 / 2)

明末逐鹿天下 风啸木 2113 字 2023-05-09

这个即将变革的时代,不知道未来会怎么演变,我们绝不能被时代抛弃。”

陆元鹏看到李子瞻这个表态,他认为时机已经成熟。

“咱们尹犁省,确实有一位朝廷重臣,他也是搞学问的大家。

他如果有开立学派的心思,咱们拜入其门下,今后的仕途会更加稳妥。

我再联系一些人,你也把这个消息宣传一下。

不要闹的人尽皆知,只找一些能交心的朋友。

我们在三天后,正式去面见这位大家。”

李子瞻听到陆元鹏这么说,他对着陆元鹏深深的鞠了一躬。

“陆兄的大义,子瞻铭记于心。

今后有所差遣,子瞻万死不辞。”

陆元鹏扶起李子瞻,笑着说道:“子瞻兄,严重了。

咱们兄弟的关系,互相帮扶,不至于如此。”

………………………………

尹犁府,西北总督府邸。

西北总督宋康年正在品茶,管家来报,他的弟子陆元鹏求见。

宋康年把茶杯放下,吩咐道:“让元鹏进来吧!”

陆元鹏走进书房,他冲着宋康年行礼道:“弟子拜见恩师。”

宋康年看着陆元鹏,他这几年收的众多学生之中,少数几位弟子。

在大华帝国,师徒关系可是堪比父子关系。

老师与学生;师傅与弟子。

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关系。

老师对于学生,也只有传道、授业、解惑这三种责任。

学生犯事,不会牵连到老师。

师傅与弟子,在某些领域,那是比儿子还要亲的关系。

师傅可以把自己的财产和人际关系,传承给弟子。

弟子有义务给师傅养老送终。

弟子犯事,师傅也会受到牵连。

宋康年看着这位弟子,才华出众,一表人才。

“元鹏,事情办得怎么样了?”

陆元鹏面带笑容回复道:“师傅,弟子已经按照您的吩咐,把消息传递出去。

师傅在明天,一定会收获一大批学生。”

宋康年听到这个消息,他把桌上的茶叶一饮而尽,开心的说道:“好,太好了,为师要抓住这个机会,也给你们创造更好的未来。”

他要抓住这个机会,趁着诸子百家大会回到京城。

今年他也到了任期结束的时间,他在诸子百家大会上,令皇帝苏河感到满意。

从西北这个边疆地区回到京城,完全没有难度。

他之前不了解官场,受到其他人的牵连。

现在已经变成一个老油子,不惧怕任何困难。

陆元鹏隐隐约约能了解到师傅的想法。

明日师傅所属的学派,将会正式曝光,用以吸引那些学生。

“师傅,弟子斗胆猜您所属的学派,猜错了请师傅不要责罚。”

现在大华帝国思想体系较为混乱。

诸子百家也是呈现碎片化,大多数学者认同某一家的观点。

他就能对外声称,这是某一家的某一派。

哪怕势力最强的儒家心学,在郑王王仲策离开大华帝国。

心学因为内部的斗争,没有了统一的领袖,也是分裂成了各种派别。

宋康年看着弟子兴致勃勃的样子,他心情正好,笑着同意道:“那你就猜一猜,为师这段时间教给你的学问,就包含了这种思想。”

陆元鹏再次行礼,他开始与宋康年对答。

“师傅,我先用排除法,您让我读儒家的四书五经,但对儒家态度都不太好。

说朱程理学太过迂腐,阳明心学太过孤傲。

不是儒家,也不是善辩的纵横家与名家。

您对墨家兼爱、非攻的学说更是嗤之以鼻。

您曾经走江湖,对道家比较了解,您是继承了道家学说。”

“道家是道家,道教是道教,他们两个可不能一概而论。

为师早年确实行走江湖,凭借铁口直断,名扬豫陕边界。

但道家的无为而治,一般人无法掌控,只是徒增笑料。”

“师傅,最可能的道家都不是,我前面说的那几家,你也没有反驳,我应该猜对了。

总不能是法家,您对律法可是一窍不通,不可能去京城出丑。”

“师傅别瞪我,我想起来了,前段时间您给我讲过畜牧业相关的学问。

您一定是自创畜家,弟子真是佩服您。

这个计策真高明,自创一个诸子百家,哪怕是理论一窍不通,其他人也没有办法反驳。”

宋康年眼睛一瞪,道:“你小子怎么想,什么畜家。

你不要名声,你师傅我还要名声。

皇帝陛下的圣旨,没说不允许自创百家,肯定会有人这么做。

他受到的挑战,将会是比其他人更艰难。

哪怕是内容有了些许变化,为师也要为自己的思想,找一个壳子。

这样说出去,咱们这一派的名声才会更响亮。

听好了,咱们今后这一派就是农家,研究农业在各地的发展。

农民占比最多,农业也最为重要。

我们农家在这次诸子百家大会,一定会脱颖而出,展示属于自己的精彩。”

宋康年看着弟子陆元鹏崇拜的目光。

他选择农家,除了自己出身底层,对底层的诉求更加了解。

最重要的原因,那就是他身为西北总督,远离大华帝国的核心区域。

这次百家大会想要脱颖而出,必须要另辟蹊径。

大部分人下意识忽略的农家,那就是宋康年的杀手锏。

他都能预料到,选择农家的人,一只手都能数得过来。

人数少,现在还不太完善的思想体系,被其他人攻击的概率就会降低很多。

宋康年硬着头皮选择儒家,他将会与数百个学者竞争。

他讲述的思想体系,未必会有其他人那么出色。

泯然众人这个下场,绝不是宋康年想要的下场。

他想要一鸣惊人,彻底摆脱这次的困境。

宋康年之前就做了很多准备,他收学生也是为了完善自己的思想体系。

本来目的就是出书,打响自己的名声。

他没想到皇帝下旨,诸子百家学者进京辩论。

这让宋康年之前的准备,就成了他的助力。

他现在已经完善自己的思想体系。

这才决定广招学生,让农家发展壮大。

他去京城,身边只有几个弟子,那也不太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