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地区,先秦时期便与华夏有所交流,但直到元朝,才正式纳入中枢统治,还是以分封的方式进行统治。
为何?道路难行罢了。
赵尔丰7月末8月初派出大军,光爬上高原去就要1个月,所以暂时不会有消息。
这段时间孙载之也没闲着,花了1个月,将南北多省简单梳理了1遍,然后便从地方政府、青年学生、军队中选出了上万人,接受培训后,送到地方乡镇任职。
上1次已经派过了,就是那批南华人,虽然没有遍及全国,但也撒到了数个省份。
不过这次,派人去任职之前,孙载之更改了任命模式,原先是任命乡镇长官,这次是任命民兵营连长。
这是孙载之在湘地实地实验之后,做出的选择。
主力在时,湘地的士绅地主都非常听话,革命军施行的减租减息、取消高利贷、回收田产等政策执行的非常彻底。
后来前方战事吃紧,决战在即,湘地留守大军1点点的被撤出,就开始出现各种问题。
减租减息依旧在执行,但是他们开始同佃户签订收购合同,悄悄地控制粮食流通。
不少地主士绅更是趁着监管力量不足,发动宗族力量,侵吞地方权利,压迫那些没有宗族依靠的普通人。
方法通常是以1个宗族为单位,以1些莫须有的罪名将人赶出去,田产房产充公——充到宗族公中。
留守官员们根本拿他们没办法,1是没执行力量,2则是这些人都聚成1堆,相互包庇,美其名曰法不责众。
且这些人还会销毁证据,甚至伪造田契,调查起来非常困难。
加上这段时间革命军的重点在军事上,并没有正式法律颁布,派去出任乡镇县1级的长官很难量刑。
这些事孙载之都知道,但是抽不出时间去处理,只能让口头各地官员先支持着。
直到,湘潭那边,1个镇政府做出了改变。
他们没有做什么颁布政策,宣传等活动,而是直接着手,收拢流民,简单训练后成立民兵队和垦殖队。
从长沙要了6十条枪和相应的子弹,半个月时间,基本平定整个地区。
从长沙要了6十条枪,回馈了近百万两白银,大量田产和劳作工具。
最重要的是,这样大规模的“掠夺”,并没有导致当地出现大规模混乱,反而将当地的权利集中起来。
其他地方并非没有动用武力解决不合作者的情况,但是往往越动用武力,就会造成越大的混乱。
因为地方上的民众被掌控在地主士绅手里,且他们也是这场侵吞活动的受益者。
1旦政府做些什么,地主士绅门就会说这是政府要清算他们,要“抢走”他们的田产等等,半真半假。
而这里,同样是动用武力强制收回权利,结果却完全不同。
孙载之注意到了这1点,特别让那个地区的人写了报告,最终做出军事化管理的决定。
各乡镇官员换成军职,施行军管,招收流民建立民兵队和很垦殖队,对劣迹斑斑的地主士绅直接执行军事行动。
军事行动不需要证据,只需要地点。
这样也许会有1些问题,但是能最快解决地方问题,不至于让革命“变质”。
历史上,革命失败的原因,很大1部分也是因为大部分人在推翻青帝国之后,产生了变质。
他们不叫革命者,本质上和每次改朝换代时的起义军没有差别,只是新权贵取代旧权贵的过程。
根据历史客观规律,新朝代取代旧朝代,会经历数年到数十年不等的混战时期。
那些层出不穷的大小军阀的印证了这1点,数十年的军阀混战,将华夏的元气几乎耗尽。
从多方面来看都是这样,青帝国时期,青帝国虽然孱弱,但国家有着最基本的秩序,即便是腐朽的。
而军阀混战时呢?青帝国可以制造150毫米口径速射炮,山炮更是能自产。
说150口径速射炮落后,但是在青帝国制作出来的时代,那还是先进的武器,总比军阀时期连生产大口径炮的尝试都没有来的好。
总之,孙载之也注意到了国内势力流向的变化,他们正在寻找代言人,希望维持他们的“特权”。
这个特权不是什么税收,读书,或者当官的优先权,而是封建时期,皇权不下县的惯例。
只要能继续维持皇权不下县,地主士绅就能凭借多年积累的庞大影响力继续把持地方,进而通过裹挟民意,影响地方政府。
皇权不下县时代,县令只是个背黑锅的,他其实什么都做不了,不管是好的还是坏的。
那些能被咒骂的贪官,恰恰是有1定能力,能打破地主士绅对皇权束缚的,不然他能贪什么?赋税?别闹了。
刮地皮只会被调走,换个地方当官,贪污赋税,那是抄家灭族的大罪,所以没能力的人当不了贪官。
孙载之要做的,就是彻底改变这种局面,用绝对的暴力,更改数千年来的权利结构。
以湘地的经验,将地主士绅赶出历史舞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