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退耕还林(1 / 2)

秀丽山乡 霖玥 1213 字 4天前

退耕还林这四个字,即使是没念过书的老农民,单纯从字面也能明白是什么意思。消息一经从村里的大喇叭传出,就像一勺滚油泼进了沸水里。</p>

寒冬腊月,天上还飘着清雪,大队的办公室里围满了里三层外三层的人。</p>

“书记,地不让种了?那我们还咋活?孩子念书怎么办哪?”</p>

刘书记面色凝重,他也是农民,深知土地对农民的重要。</p>

“村里分给你的地,照常种嘛。退耕还林还得是个人家自己在山上开荒的地,就是咱们说的平板。”</p>

所谓平板,就是在山坡上开垦出来的荒地。这些年,村民可以自由在山上阀过木头的树场子里,开荒种地。这些树场子,成材的木头被拉到山外,剩下的到处都是灌木丛,杂草,全靠着人力一点点刨开。</p>

开一块荒地比种一块地累上十倍还不止。</p>

不单如此,种平板也辛苦。因为山坡有一定的坡度,无法用犁耕地,只能用镢头把地刨开,再进行合垄,远远比村里分的大田地要累得多。但为了多打粮食,黄泥岗的村民大多数家里都有平板地。</p>

张铁山家里开的荒最多,听到这话马上跳起了脚,“这荒是我们自己开的,累也是我们自己受的,凭啥不让种,好不容易地侍弄好了,说不让种就不让种,这不合理。”</p>

刘书记耐心解释,“退耕还林国家从99年开始试点,人家西北老早就开始了,现在才轮到咱们,多种了这些年,也该知足了。”</p>

“黄泥岗黄泥岗,不是黄泥就是岗,平板不让种了,咱们至少得少一半粮食,光靠着分的那点地,拿啥给孩子交学费,给儿子娶媳妇嘛。”老张头也加入到声讨的队伍中。</p>

“国家都替我们想到了。”刘书记拿出一沓宣传资料,“现在都号召农民种附加价值高的作物,进行特色养殖,别老盯着苞米大豆,种得再多也不值钱嘛?”</p>

“什么叫附加价值高?”有人不懂。</p>

张铁山顺口接话,“就是让你种更值钱的东西,我听他们说隔壁县城有种香菇木耳的,也有种果树啥的。”</p>

“就是这个意思。”刘书记点头附和,还不忘夸奖他一番,“这家里出过大学生就是不一样,自己都沾了点文化气儿。”</p>

张铁山显然不吃刘书记这套,“种那些是好,可是投入也大,而且也不是一本万利,搞不好血本无归,还不如老老实实种苞米大豆来得安心。”</p>

“就是,就是。”张铁山的话得到了很多人的响应,“苞米大豆虽然不值钱,但省心哪,种蘑菇得买菌种,种果树要等好几年,关键是咱们也不会,要是种不出蘑菇,果树不结果怎么办?”</p>

“技术的问题大家不用担心。”刘书记给大家吃定心丸,“镇上的技术站里有技术员,到时候都可以给大家指导,我们首要的还是要结合咱们自身的优势,选择适合的项目。”</p>

人群里有个叫赵大力的年轻人,说话没什么顾忌,“书记你可别给技术站那几个技术员脸上贴金了,他们几个懂什么呀?老的和我爸年龄差不多,也没听说会什么技术,年轻的是我的初中同学,学习还不如我呢。”</p>

刘书记被他一阵抢白,脸上有些挂不住,但赵大力说的也是实情,太平镇的技术员一直都是临近镇里最差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