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广德说出的“赋役尽出田亩”很是打动张居正,概因这就是这个时代人们对财富的认知。</p>
虽然魏广德一直对外宣传经商能聚财,但受到四书五经的影响,“有土斯有财”始终被文人奉为金科玉律。</p>
当然,张居正对于财富,还有自己的看法,其实从他早年做的“生财有大道”这篇八股文章就能看出来。</p>
是的,其实张居正改革一个很重要的目的就是为朝廷敛财,积财,他认为财富都是增收节支积攒下来的。</p>
他不是不知道魏广德提倡经商,也知道经商能够致富,但做为首辅,他不能苟同。</p>
“斯则勤以务本,而财之入也无穷。俭以制用,而财之出也有限。”</p>
这才是他认可的致富之道,绝对不是靠着经商,低买高卖赚取差价获利。</p>
“之前因为考成法,听说下面有官员为了完成每年的任务,对百姓施以酷刑,逼迫钱财完成赋税任务”</p>
张居正低声开始说起来,其实对于张居正改革,虽然历史上褒大于贬,但争议其实也是不小的。</p>
根源就在于不管是清丈田亩还是施行一条鞭法,本质上并没有减轻百姓的税务负担,只是减缓了缴税的方式,同时给了赎买徭役的政策。</p>
在此以前,这些都是私底下由胥吏操作的,并没有国家大政的支持,属于一个灰色地带。</p>
但实际上,虽然开了这个口子,但是百姓还是拿不出钱财来,提调到了还是只能背井离乡去服役。</p>
而对于让百姓倾家荡产的,很大程度就是因为役和丁税,毕竟赋出自田亩,家有薄田有可能被压榨,但是无田,再没有了丁税,官府自然就不能再对庶民强征苛捐杂税。</p>
可以说,魏广德摊丁入亩的法子施行,只要杜绝地方上对无地百姓征税,正税、杂税尽出田亩,虽然土地兼并制止不了,但是却能把压力转移到地主身上。</p>
而对于魏广德来说,发展资本经济需要大量劳动者,让他们没有负担只为了生计,那不管是在地里刨食还是进城务工,似乎都是不错的选择。</p>
只要之后,再把支持工坊的政策制定出来,百姓失地就进城打工,做个打工人,也能维持地方上的稳定。</p>
即便有人说地主会把官府的赋役强压到农民头上,给他们加租。</p>
其实这不重要,他们只要知道,除了种地,其实还可以进城做工赚钱养家就好了。</p>
到时候,怕不是农民租不到田地耕种,而是地主找不到佃户租地。</p>
张居正话说完,魏广德也感触颇深,严肃道:“地方上为了完成考成,官员拼命压榨百姓交税,此事我也听说过。</p>
也询问过具体细节,其实多是无地百姓的丁税,吃饭都难,哪来钱交丁税。</p>
若推行摊丁入亩,则朝廷必须明文禁止对百姓收税,包括杂税,赋税尽出田亩。</p>
朝廷的规矩,执行到下面都变了味儿,我们也只能尽可能完善不使其有漏洞可钻,让百姓凭白受苦。”</p>
张居正深以为然。</p>
其实,土地兼并是大趋势,人为是阻挡不了的,历朝历代皆如此。</p>
就算是立法,下面人也可以采用超长期的租约变相修改土地属性。</p>
明朝因为所处时代,受技术发展影响,也不可能从小农经济向商品经济发展,至于更高一层的资本主义经济,基本条件都很难达成,最多就是庄园经济过度一下。</p>
而庄园经济,那也需要土地兼并以后,由地主来主导。</p>
不过作为大明内阁阁臣,他们首先考虑的是解决国家财政的问题,兼顾地方稳定。</p>
张居正改革最大的成绩,其实就是扭转了明朝中期开始的长期财政赤字,让明朝政府在这个时期有了一定的结余。</p>
也正如张居正自己所说,“虽国有大事,而内府外府之储自将取之而不匮矣。”</p>
所以,财政问题其实才是内阁阁臣考虑问题的首选。</p>
只要能让朝廷收到更多的银子,其实就算侵犯小民利益,他们也会继续做下去。</p>
当然,张居正选择的道路,对士绅阶级也是不好,所以人亡政息就能理解了,可谓上下似乎都不讨好。</p>
不过现在魏广德提议清丈田亩后,推行一条鞭法时把丁役全部并入其中,却是可以实质性减轻百姓负担的善举。</p>
最起码,对于大部分百姓来说,赚到的都是自己的,不需要再给官府交税。</p>
两人开始就摊丁入亩进行实质性商议,其实主要是考虑推行此法后,地方上可能的对策。</p>
是的,他们需要考虑周全,自然不能不考虑到地方,正所谓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从古至今皆如此。</p>
善政,要是不考虑周全,到了地方上,可能就变了味儿,变成吃人的恶政。</p>
这也是他们要杜绝的。</p>
“嗯?”</p>
正说话间,魏广德眼角余光忽然瞟到房门处有人影晃动,他下意识转头看过去。</p>
“芦布,可是有事?”</p>
门外那人是他房中书吏,按说不应该过来这里的。</p>
既然来了,那肯定就是有事了,于是魏广德停止了和张居正的商议,直接问道。</p>
“首辅大人,老爷,兵部那边有急件送来,所以小的只能冒昧过来.”</p>
芦布进房,先是冲张居正行礼,之后才对魏广德说道。</p>
“拿来我看。”</p>
魏广德猜到了,十有八九是西南的战报。</p>
从芦布手里接过公文,翻开快速看了起来。</p>
前两日,他已经知道戚继美率部吃了一次“败仗”,算不得多惨,毕竟没有损兵折将,只是见势不妙后退。</p>
之后又连胜数场,自不必说,赢了是正常的,输了才不正常。</p>
至于另一场面对缅军象兵的败仗,李成梁自承情敌疏忽,将官临阵指挥不利,不仅损失数百名士卒,还丢掉了不少火器。</p>
而这次看到的,也是一场败仗,但魏广德越看眉头皱得越深。</p>
因为这次显然不同于之前遭遇象兵,明军准备不足,而是遭遇到夷人火器的突袭。</p>
损失不损大,百十人伤亡,火器损失有,但也不多,但却让魏广德大大的触动。</p>
之前魏广德让工部发展红夷大炮,其实主要是为了南海水师海战使用,佛朗机炮虽然好,但缺陷明显。</p>
他认为陆战使用佛朗机炮要比红夷大炮强,因为这炮发射速度快。</p>
即使存在射程、威力不足等弊端,也是可以克服的。 毕竟在大明周边,貌似没发现有可以匹敌的对手。</p>
也因此,红夷大炮铸造出来优先供应水师,也是魏广德拍板定下来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