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一章封侯之难,朝廷政策(1 / 2)

父慈子孝 请你吃大面 2129 字 1个月前

封侯拜爵,是显赫功名的代名词,也是人生高光时刻。</p>

历朝历代,追逐封侯之人,如过江之鲤,数不胜数。</p>

但封侯的条件,却极为苛刻,要求极高。</p>

惟有军功才是最快最有效的捷径。</p>

军功封侯,含金量最高,也最有说服力,天下也认可。</p>

当然,也有其他做出大功绩,可以封爵的,但想要一步登天,靠大功绩封侯,难度不是一般的高。</p>

孙思邈作为一介布衣,早年并没有为官,如今入朝为官,也不过一年而已。</p>

以八十多岁的高龄,想要封侯,不亚于异想天开。</p>

不论是长孙冲,还是李治,都觉得太子有点想当然了。</p>

但对李承乾来说,这不是不能操作的。</p>

孙思邈虽未布衣,但素来有不小的名望,李世民对其也多为看重。</p>

此外,他为其他人治疗看病,也积攒下不少的人脉与关系来。</p>

李孝恭更是视之为救命恩人,十分感念这份情谊。</p>

生老病死,是个人都要面对的,孙思邈高超绝伦的医术摆在那里,谁敢保证没有求人家的一天?</p>

文官那边。</p>

李承乾能保证长孙无忌,魏征,高士廉等人不会出言反对,会保持中立的态度。</p>

乃至于文官,怕是也会集体沉默。</p>

因为这涉及到一个重大问题。</p>

封侯,向来以军功为主,可以说是军方的自留地,是他们的底线,更是他们骄傲所在。</p>

如果没有军功就封侯,那他们封侯的功名,是不是大打折扣,降低封侯的含金量了呢?</p>

你要想打破军方的骄傲,军方能不激烈的反对?</p>

这次孙思邈若是能够封侯,那是不是可以说明,家中子弟也可以靠着其他门路,不走军功,也能走上封侯拜爵的道路呢?</p>

凡事都怕破例,怕开了口子,有前车可以借鉴。</p>

所以。</p>

孙思邈想要封侯成功的压力,几乎都是来自于军方。</p>

李承乾就必须要把军方头子,李孝恭给说服,并拿出足够的利益,去打动他们。</p>

为什么他要这么做?</p>

这牵扯到他后续的谋划。</p>

也是跟文官想的几乎一样,当孙思邈封侯,往后其他人想要封侯的难度,自然会降低。</p>

在旧贵族势力面前,李承乾想要有所作为,触动他们的根本,不至于最后落得被动。</p>

就需要扶持一批新贵起来。</p>

让新贵跟旧贵打擂台。</p>

有新贵们的拥护,当旧贵族撂挑子不干事的时候,李承乾才不会举步维艰,才能够逐渐撕裂旧贵族体系。</p>

改革不是想当然就能成功的,触动人家根本利益,别说他太子,就是皇帝,要么被拉下马,要么最终妥协。</p>

这是你死我活的斗争,是要流血的。</p>

因此,这个谋划很大,也很深远,必须隐秘。</p>

目前他从来没有跟人提起过,也绝对不会公之于众,宣之于口,只能是悄无声息,不动声色之间进行。</p>

因为新贵,目前不存在,更别谈有什么根基。</p>

当他的意图暴露,怕是直接胎死腹中,根本不可能有任何的可能性。</p>

培植扶持新贵力量,等到他们有根基立足,还需要等上五到十年,乃至于更长的时间。</p>

李承乾还年轻,他等得起,也耗得起。</p>

时间越久,对他来说越是有利。</p>

等到旧贵族们老了,就将会是新贵族登场之时。</p>

他许多时候,拿出来的东西,之所以给别人指点,不据其功。</p>

目的就是想通过这种分蛋糕的手段,给他人机会,也是拉拢他人,为己所用,忠臣于己。</p>

外人不清楚,但本人肯定明白,自己这爵位官职是怎么来的。</p>

若没有太子,能有他今天?自然对李承乾必然会感激涕零,铭记五内。</p>

毕竟,那些东西对李承乾这个皇太子来说,名头落在他头上,不过是多点名望而已,锦上添花罢了。</p>

但给他人那就是实实在在的功劳,进身之阶,妥妥的天大恩典。</p>

谁要不感念,谁不明事理,那就是狼心狗肺,忘恩负义。</p>

孰轻孰重,李承乾心里自有计较的,看的也很长远。</p>

东西拿出来了,对大唐有利,还能培植新贵。</p>

何乐而不为呢?</p>

当前,最重要的第一步,就是推动孙思邈封侯之事。</p>

只要孙思邈成功封侯,踏出这一步,才有未来可言。</p>

现在就看李孝恭的态度了。</p>

只要拿下他,李承乾就不用去多费口舌,自是由李孝恭去说服其他的王公大臣。</p>

李孝恭久久没有说话,李承乾也并不着急,慢慢的品着茶水,等他的回答。</p>

“殿下。”</p>

李孝恭终是开口,道:“封侯太高了。”</p>

“我承认孙学士对我有救命之恩,但大是大非面前,我不能私心作祟。”</p>

李承乾不置可否,“孙学士救治伤兵,也该算是军功。”</p>

“伯父何必为难?”</p>

“再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