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云乔抽空给小董写了回信,主要表达的意思就是为他现在的美好生活感到高兴,并祝他新婚幸福。</p>
她觉得应该给小董送点什么结婚礼物,一时却又想不出来,空间里的好东西虽然不少,但……于是便去征求沈建华的意见。</p>
沈建华琢磨了一会儿道:“干脆我给小董未来的娃娃做个摇篮寄去吧,正好还有些麻绳没用完呢。”</p>
卓云乔觉得这主意不错,就是摇篮个头不算小,邮寄起来没那么方便,这年头又没什么泡沫,只能钉个木头箱子了。</p>
***</p>
随着麦地收完,异常繁忙的秦凤兰总算稍稍松了一口气。</p>
丰收总是让人志得意满,她和李正发喜滋滋地盘算着,今年承包的这一百亩地,利润可比两个人的工资要高多了。</p>
李正发工龄较长,一个月工资有六十块,卓云峰一个月的工资三十七块,俩人的工资再加上冬天的烤火费,一年下来也就差不多一千五百块。</p>
可今年不领工资搞承包,一亩地的亩产达到了七百五十公斤,除去成本以外,一百亩地的毛利润能到三千五百块,比拿工资高了一倍还多。</p>
虽然提前说好了老两口和大儿子、二女儿三家平分,但在这个年代,每家一年能有一千多的净收入也够让人眼馋了。</p>
何况秦凤兰和李玉莲都是家属,往年是没有工资的,而云秀和林前进更是连户口都不在这里,要是不碰上承包的好政策就更不可能有收入了。</p>
也不知是因为承包户种地特别用心,还是其它什么原因,紧挨着他们家麦地旁的另外两块没搞承包的地,同样种的也是小麦,收完一过磅,亩产竟比他们家少了四十公斤,只有七百一十公斤。</p>
有道是人逢喜事精神爽,不仅他们一家子,一连其他几家承包户这些天也都是喜上眉梢,大家都是种地的老把式,这笔账早在心里算了个八九不离十了。</p>
相比之下,那些思想保守的,当初不敢尝试承包的职工,家家户户最近都快把肠子悔青了。</p>
红红妈很庆幸自己当初听了秦凤兰的话后心动了,最终说服了她家老王,虽然大儿子夫妇俩分出去了,没跟他们一起承包,但老王和二儿子、儿媳三个职工的一百五十亩地,即将到手的收入就让她十分满意了。</p>
当然,整个连队最惹眼的还是要数李正发家,他们承包的一百亩麦地只是收入的一部分,在鱼塘养的那群鸭子更让人瞧着眼热。</p>
说来世上总有这么一些人,做事的时候怕担风险,等到看人家干得好了,小算盘打得那真是全世界都听得见。</p>
最怕的是万一这种人跟你结了私仇,那他们就不只是心里想想那么简单了,还会很不平衡地到处去给你使绊子。</p>
秦凤兰去年就因为做胸罩的事被廖家母女举报过,加上大儿子今年又没顺利承包羊群,她已经提前长了个心眼,承包鱼塘的时候就跟连队的干部把丑话说在前头了。</p>
签订承包协议文书的时候,她特别要求写上,只要连队继续对职工承包鱼塘,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就要让他们家优先承包。</p>
他们家承包鱼塘养鸭子本就是新鲜事,指导员和连长当时本来也没把握,还是请示了团领导才定下来的,当然对此没有任何意见,人家还担心他们干不好主动撂挑子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