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主是十岁那年,也就是1960年,才从内地老家来到大西北的,当时祖母一个人带着她和大弟卓云峰,已经在老家相依为命了三年。</p>
1956年,为了响应号召,参加大西北的边疆建设,秦凤兰和原主的亲生父亲一个拼了命地要去,一个坚决不舍故土,最后硬是闹得离了婚。</p>
原主始终也理解不了,母亲当初怎么能那么狠心,宁愿离婚,宁愿丢下三个年幼的孩子,也要义无反顾跟着支边的大部队,来到完全陌生的大西北?</p>
原主以前经常琢磨,亲生父亲一年后就病死了,可母亲是过了三年才回去接他们的,那时候她已经和继父成了家,同母异父的二弟都快一岁了。</p>
如果不是因为三年自然灾害,他们在老家真的有饿死的危险,是不是母亲一直都不会回去接他们呢?原主至死也没能解开这个心结。</p>
想到妹妹云秀才一岁就被母亲留在老家,父亲死后,奶奶实在顾不了三个孩子,把妹妹送给了别人家,有可能一辈子都见不到面了,她就更加怨恨母亲心肠太硬。</p>
原主和母亲分别了四年才又见面,刚来到大西北还是有点不适应的。</p>
虽然母亲对奶奶很孝顺,继父对她和大弟视同己出,家里大事小事也都是母亲说了算,可面对同母异父的弟弟妹妹时,她内心深处还是免不了有些敏感。</p>
原主是十岁才和七岁的大弟一起上的小学,这里来自五湖四海的人都有,老师的家乡口音也很重,教学水平参差不齐,学生的成绩可想而知。</p>
好不容易混到高小毕业,又赶上了不用上学的年代。</p>
原主没空跟着那些半大小子和丫头四处折腾,整日在家帮着母亲干家务,带年幼的小妹。</p>
原主十六岁时,已经出落得很水灵,也就是在那时,她遇到了赵远方她的初恋。</p>
正是情窦初开的年纪,可接下来的故事,却并没有留下什么浪漫的回忆,只有一番波折,遗憾,还有病痛。</p>
赵远方是卓云巧老家的远房亲戚,当时刚从老家来到大西北。</p>
按辈分算,他应该叫原主表姑,可实际上他的年龄比她还大,已经满了二十岁。</p>
他那一口熟悉的家乡话,让原主倍感亲切,接触多了,一对年轻人便暗暗产生了情愫。</p>
按理说这也是人之常情,要不怎么有句俗话是哪个少年不钟情,哪个少女不怀春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