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5章(2 / 2)

张翠翠听都忍不住笑了,还是三弟能压得住三弟妹。</p>

张翠翠对分到钱还是挺知足的,虽说钱不多,但是精打细算的过日子,还是能过活的。</p>

有粮食,有钱,这日子比饥荒那些年不知道幸福多少倍,现在起码没有人会饿死,偶尔还能吃顿肉,有糖吃。</p>

李彩霞也是满足的,钱是拿在自己手里的,明年在努力干,一年一年的攒钱,他们二房也有家底了。</p>

顾健东下乡以来天天都是满工分,可除了粮食,他还分到了三块钱块钱。</p>

他下乡没多久,能分到三块钱,算是顶好的。</p>

知青们领完粮食都没回知青宿舍,看到分到这么粮食还有钱拿,这可把其他知青羡慕坏了。</p>

他们别说分钱了,不贴钱进去都算好了。</p>

和顾健东同一批下来的知青,就有两个女知青、一个男知青得贴钱给大队,因为他们的工分不够,之前赊的粮食得还上。</p>

其实沈舒玉家分到的粮食要是精打细算,省着吃,不用花钱买粮食是够吃的。</p>

但沈老头、沈老太想大孙女吃好,吃饱, 粮食还是要买的。</p>

等分完粮食,沈老太另外掏钱买了一百斤红薯、五十斤土豆,一百斤苞谷,五十斤小麦。</p>

不止沈老太买粮食, 沈二奶奶也买了一些,她有个闺女是嫁到城里的, 也有工作,吃的是商品粮。</p>

但商品粮是定额定量的,家里有好几个能吃的孩子,那点商品粮哪够吃,去粮站买粮食要粮票不说,价格也不便宜。</p>

娘家是乡下的,所以每年分了粮食,沈二奶奶的闺女都会喊自家老娘买一些粗粮。</p>

村民没几个买粮食,他们是天天上工,挣的是够吃的。</p>

买粮食的更多是知青,不过也没买多少,买个五十斤算顶天了。</p>

他们是想买多一些,但手里头没那么钱。</p>

有个男知青还想问顾健东借钱,顾健东对外人那是小气的很,何况这人贼眉鼠眼的,还和沈舒玉抛了一个媚眼,他怎么会借钱,不重拳出击都算好脾气了。</p>

“不借。”</p>

他说不借,白萝卜屁颠屁颠的冲过来,还把那个开口借钱的男知青给拱倒了。</p>

把人拱倒了,它还朝人家知青翻白眼、扭屁股。</p>

(/24162/24162742/16515190.html)</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