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即将逐渐演变成一个类似于公共租界般的存在。</p>
当下日耳曼帝国正以惊人的速度蓬勃兴起。</p>
而在这背后张尘竟悄悄地向那位被人们称为“小胡子”的人物提供了大量宝贵的数据图纸。</p>
这些数据和图纸所带来的影响不可小觑。</p>
因为它们意味着日耳曼帝国将从 1938 年起便能直接投入三号 E 型坦克的生产工作。</p>
这种新型坦克可谓是武装到了牙齿,它配备了一门强大的 50 毫米 L42 倍径火炮其威力足以令人胆寒。</p>
不仅如此额外增加的 30 毫米附加装甲更是如虎添翼。</p>
使得三号 E 型坦克在战争伊始便有望成为欧陆上最为强悍的坦克。</p>
相比之下高卢鸡引以为傲的那些肉装重坦虽然装备有 37 毫米反坦克炮。</p>
但面对三号 E 型坦克时却显得有些力不从心。</p>
恐怕难以对其构成实质性的威胁。</p>
然而三号 E 型坦克所搭载的 50 毫米 L42 倍径火炮则完全不同。</p>
它拥有着出色的穿甲能力,可以轻易地洞穿敌方坦克的装甲。</p>
再看另一边对方的火炮在穿甲能力方面表现得并不突出。</p>
对于经过改装后的三号坦克来说,并不能造成太大的麻烦。</p>
整个欧陆此时已经风云变幻、阴云密布。</p>
一场前所未有的大战似乎一触即发。</p>
而在这场风起云涌的局势当中,小胡子通过与尘宇集团之间的贸易往来。</p>
得到了相当可观的助力。</p>
正因如此原本预计晚些时候才会爆发的这场大戏,极有可能会提前整整一年拉开帷幕。</p>
尘宇集团作为一家实力雄厚、影响力巨大的企业。</p>
与日耳曼帝国展开了广泛而深入的合作交流。</p>
双方不仅在经济贸易方面往来密切。</p>
还积极地进行着技术人员的互换活动。</p>
这种跨地域的人才流动,无疑给两个国家和地区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p>
然而不得不承认的是,尽管华夏国近年来在科技领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p>
但在尖端人才方面仍然存在较大的缺口。</p>
许多前沿科学技术和创新理念,对于国内来说还是一块尚未被充分开发的处女地。</p>
有些复杂高深的知识和技能,并不能仅仅依靠国人自己在家中苦思冥想闭门造车就能轻易掌握。</p>
原因很简单由于缺乏相关的概念和经验积累。</p>
人们往往难以突破思维定式,无法触及到那些看似遥不可及的领域。</p>
因此引进国外的尖端科研团队显得尤为重要。</p>
即使只是日耳曼帝国的二流科研团队。</p>
他们所具备的专业素养和研发能力,放在华夏国内已然堪称顶尖水平。</p>
毕竟此时的金陵高层,从上至下弥漫着一股追求升官发财的风气。</p>
真正潜心于科学研究的人相对较少。</p>
与此同时日耳曼帝国的军官团也慕名来到了松江府军事学院进行为期长达半年的进修学习。</p>
这座军事学院以其先进的战术理念和战略思想而闻名遐迩。</p>
吸引了众多国内外军事人才前来深造。</p>
在这里日耳曼帝国的军官们接触到了一系列新颖独特的军事理论和实践方法。</p>
极大地拓宽了他们的视野和思维方式。</p>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次进修过程中。</p>
许多日后成为日耳曼帝国军官核心构想的思路和创意,正是源自这段宝贵的经历。</p>
可以说松江府军事学院为两国之间的军事交流与合作搭建起了一座坚实的桥梁。</p>
有力地推动了彼此在军事领域的共同发展。</p>
然而如今这些东西已然是谁使用就归谁所有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