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天幕说了啥?向往周王室?改革周礼?</p>
不是,王莽的教训就搁那放着呢,你还来?</p>
朱棣原本愧疚的小心思也慢慢的淡了,大明的君臣们都安安静静的听着 丝毫不敢有什么遗漏。</p>
另一边,永乐年间的朱棣则是出了神,他想起了当初侄子朱允炆的改革,也想起了当初惨死的众位兄弟。</p>
“唉,允炆那小子的政策有一些还是能用的,算了,道衍啊,你看要不咱们再合计合计?”</p>
姚广孝老神在在:“若是陛下想改,自然是可以的,不如先听一下天幕的说法如何?”</p>
朱棣想了想,点点头:“可!”</p>
永乐大帝judy还在提心吊胆的等着自家父皇发飙呢,现在弹幕上没什么动静,真的有种暴风雨前的宁静!</p>
远在秦朝的秦始皇嬴政身子微微前倾,饶有兴趣的对着公子扶苏说道:“扶苏,看看吧,你不是想看看周的圣王之治吗?来看看实践吧。”</p>
公子扶苏应道:“唯。”</p>
目光炯炯的看向天幕,他倒要看看这位建文帝又是怎么做的!</p>
【首先登场的,是咱们的建文帝登基之后最为倚重的三位大臣:方孝孺、齐泰、黄子澄。】</p>
【这三位都是儒学和圣王之治的推崇者,跟建文帝一拍即合。】</p>
【朱允炆接手的大明,在朱元璋的高压和清洗下,局面稳定,吏治上也相对清明。】</p>
【可是朱允炆他不满意,他对于这个朝堂可以说哪哪都不是很满意。】</p>
【他从小接受儒家文化的教导,仁善已经在他的心里扎根了,他觉得现在的大明太过于严苛,百姓们需要一个更加宽仁的皇帝。】</p>
【于是在方孝孺、齐泰、黄子澄等文臣的帮助下,建文帝开始了轰轰烈烈的改革,史称“建文新政”。】</p>
【朱元璋因为是开国皇帝,洪武一朝,实际上是更加偏向重武轻文的,朱允炆觉得不行,相比起武将,朱允炆更加喜欢文臣。】</p>
【基于此,朱允炆一上位就开始重用文人士大夫,大肆提拔文臣。】</p>
【这个举动让朱允炆收获了众多文臣的好感,也让更多的文臣想要为建文帝效力。】</p>
【文臣们的笔杆子可是很厉害的,方孝孺对于朱允炆的这个政策就表示了极大赞扬。】</p>
【这件事本身其实是没什么错误的,只是朱允炆过分相信文臣,为日后埋下了隐患。】</p>
{朱允炆是太相信文臣了!}</p>
{吕氏就是出身文臣家,估计从小的教导也少不了。}</p>
{朱雄英死得早,我就不信朱允炆和吕氏没动过争夺皇位的心思!}</p>
www.mbeoge.cc。m.mbeoge.cc</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