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2章(1 / 2)

怀柔,也要看对谁。</p>

李绩也有自己的想法。</p>

“太国舅,臣在成都,也收集了一些消息。六诏还是偏向于吐蕃的,有许多人信奉吐蕃的教义。六诏当梳理,吐蕃才是大敌。”</p>

窦乐:“洱海这边,能守住就好。毕竟是运输上受限,仅靠洱海这里的物料,不足以供给大军。若对吐蕃作战,放在河湟更好。”</p>

窦乐的想法是,别从蜀地往青藏高原走,这边太险。</p>

这事,还太早。</p>

李绩虽然有想法,却也没在这个时候提。</p>

他的想法,肯定是三路并进。</p>

走河湟一线。再加上蜀地的甘孜、林芝一线。</p>

最后,就是玉树那边,也可以走。</p>

要打,就是灭国之战,眼下不具备这个条件,至少要按十年这个时间去准备。</p>

李道宗有些失落。</p>

他爵位不低,可在军中的地位越发的低了。</p>

眼下,苦思了一年对洱海的一些见解,从根源上就错了。</p>

怀柔。</p>

竟然不适合洱海。</p>

或者说,国舅府内部的声音,不赞成对洱海进行简单的怀柔。</p>

李道宗甚至在想。太国舅亲自过来,难道就是因为自己撑不住洱海这里?</p>

再或者说,自己在太国舅府,没地位,被边缘化了?</p>

李道宗,是一位良将。</p>

统兵的能力,若是和李靖这样的水准去比,自然比不了。</p>

李绩他也比不了。</p>

不过,与苏定方比,他领军能力差不了太多。</p>

只是这些年运气不好罢了。</p>

在往洱海走的路上,窦乐特意与李道宗同车。</p>

路上,窦乐说道:“都说,先登、夺旗、斩将是大功。那么,武安君白起,可这些功勋呢。后来的王翦,可有亲自冲锋陷阵?”</p>

李道宗认真的听着。</p>

窦乐:“王翦,在战国排在白起之后,可是他为大秦一统天下立下过多少功勋呢,为什么他排在白起之后?”</p>

李道宗回答:“是武安君的战绩,为大秦奠定的一统的基础。”</p>

没错,就是这个回答。</p>

窦乐:“洱海,很重要。重要到,关系到大唐的根基,洱海是大唐的核心价值之一的存在。”</p>

李道宗换了坐姿:“请太国舅指点。”</p>

窦乐:“朝堂上,最初对洱海这边的想法是,扶持六诏之一,也就是最强的蒙舍诏。这也是,你为何选择怀柔的根源,之前的主流思想确实是怀柔。但是,你可有想过,蒙舍诏若成为洱海唯一的强国后会如何?”</p>

“谈条件,索取更多。”</p>

窦乐:“会背叛,吐蕃是友是敌呢?”</p>

这问题李道宗也能回答:“是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