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放下皇族尊贵,双臂用力一振,以最为隆重的礼仪,向这些为大明立下汗马功劳的武将们深鞠一躬。</p>
常森亦为之动容。</p>
紧接着,朱寿、桑敬等一众人,纷纷从观礼席上走下,齐刷刷地跪倒在地。</p>
“臣愿赴汤蹈火,不负太孙所托。”</p>
朱允熥挺直了腰板,目光转向边上张苑博,“你就是刚上任的通政使司衙门知事官,张苑博?”</p>
张苑博垂首,面上掠过讶异。</p>
他没想到,皇太孙居然能注意到他这样一个初出茅庐的小官。</p>
他有些忐忑地回答:“回太孙,是微臣。”</p>
朱允熥轻轻颔首:“起身吧。既与许星阑是同门,便该懂得临危不惧从容不迫。大明依然坚如磐石,皇上尚在,太子亦在,还有我,你们有何惧?”</p>
张苑博未敢多言,依令站起身,低头弯腰,恭谨地立于一旁。</p>
朱允熥微微摆手,像许星阑那样的心学者毕竟不多,更别提石伟毅那样的人杰了。</p>
思索片刻,他就继续前行。</p>
而紧跟其后的朱高炽,则瞥了张苑博一眼。</p>
“还呆着干嘛?”</p>
言罢,不再理会他自顾自地走了。</p>
朱允熥步离观赛台,随之,朱高炽与朱尚炳也消失于人群。</p>
由刘远,周豪率领的队伍,也逐一散去。</p>
年轻知事一副不明所以的模样,紧随人潮而去。</p>
观赛台上,久跪的功勋武将们这才缓缓站起来。</p>
这些曾于大明初创时,在战场同生共死的老将们,彼此交换着眼神。</p>
朱寿因赌局失手而阴沉的面容,此刻已被满脸笑意取代。</p>
他喉咙里发出一串奇特的声响。</p>
在桑敬等人的微眯审视下,终于忍不住爆发成阵阵畅快的大笑。</p>
朱寿捧腹不止,笑至泪眼朦胧,手掌一次次用力拍打着大腿。</p>
何荣只能满含幽怨地看向上直亲军卫统领常森。</p>
桑敬嘴角勾起讽刺的笑。</p>
常森轻咳一声,“国之变革,皆为江山社稷,不管重施秦法以战功授爵,或是固守旧制。吾辈身为军中男儿,自当心怀家国,岂可安逸度日?当如廉颇,虽老,壮心不已。”</p>
语毕,常森环视四周,“若家中子弟确无将帅之才,诸位怎敢令其率兵出征?一将无谋,累死三军。个人生死事小,拖累三军,拖累国家,情何以堪?”</p>
桑敬闻言,拍胸保证:“即便老子战功不足以封王,也要让家中儿郎冲锋陷阵,为桑家搏个王爵。”</p>
常森目光深邃,冷笑道:“那就即刻让各家子弟勤练不辍,军事学院也需革新,让那些小伙好好磨砺一番。南方战事连绵,北方九边频繁征讨,樱花亦有战火将起之兆。”</p>
“凉国公西巡归来,途径河南时上书关于西域见解,太孙颇为满意,意思显而易见。届时,各家子弟尽出,是龙是虫,沙场上自见分晓。”</p>
经过常森的详尽解释,大家这才恍然大悟。</p>
当下的大明,表面上看中原故土安宁无事,但在边疆之外,战火连绵不绝。</p>
那里有数不尽的战功,待他们一展身手。</p>
多一个敌人首级,明军功勋册上就多记一功。</p>
朱寿激动的心情渐渐平复,言辞间却仍按捺不住欣喜:“太孙提及朝廷重启秦法军功爵制,想必变动很多。近日朝堂纷扰日甚,虽动荡不安,但国不可一日无序。”</p>
“朝堂若乱,国家必乱,民间如何安定?吾辈虽为军中凡人,责任却不可推卸。大明以王爵相待,是对我们极大的信赖和恩赐。在此情形下,我辈当稳固社稷,确保大明盛世长存,不受宵小破坏。”</p>
(/80819/80819177/10100355.html)</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