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山东道的叛贼,肯定与孔家有关。”</p>
董立轩重重拍了下桌子:“上次,太孙西行巡视,到徐州府口儿上就让人给伏击了,一查是白莲教搞的鬼。但……”</p>
董立轩话音一顿,眼珠子溜溜转,盯了冯永逸一眼。</p>
“深挖下去,那幕后指使者姓孔,孔心远。”</p>
冯永逸心里虽早有盘算,但这第一回听到确切消息,还是不自觉地皱眉。</p>
“这么说,这场叛乱是早有预谋,他们老早就盘算好了各种招数。”</p>
董立轩用力颔首:“没错,肯定是这样。他们一看太孙往西边走,生怕查到些地方上的猫腻,就狗急跳墙,想对太孙动手。”</p>
“后来太孙去了河南救灾,查河南地方事务,他们就慌神了,知道没路可退。于是煽动了河南山东两地叛乱,还弄出个万民上书,要求废了太孙。”</p>
冯永逸心里对眼下被大军围着的那户人家,更添了几分嫌恶。</p>
他语气坚定。</p>
“所以,咱们这次的计划,必须执行到底。只要把孔府围起来,逼到他们无路可走,丢尽脸面,他们才会狗急跳墙,把叛贼给喊出来。”</p>
“叛贼一露头,咱们平定山东叛乱,也就没有理由继续留在山东了。到时候,他们的困境自然迎刃而解。”</p>
这是冯永逸跟董立轩领兵来到曲阜的目的。</p>
包围孔府,散布假情报。</p>
不是真要剿灭什么山东叛军,是要逼孔家,逼他们交出所谓的叛贼。</p>
但董立轩却摆了摆手,神色里透着一丝犹豫。</p>
“今晚这一出,我总觉着事情没那么简单。”</p>
冯永逸眉毛一挑:“怎么?你看出什么门道了?”</p>
“孔公鉴。”</p>
董立轩盯着冯永逸:“这家伙机灵得很,就算我一次次让他当众难堪,踩了孔府的脸面,他也没啥过激举动。可他越是这样,我心里越不踏实。”</p>
“说不定,他们不会像咱们想的那样,为了面子就主动联系或召唤叛贼来曲阜,任咱们收拾。”</p>
“你的意思是,他们会耍别的花招?”</p>
冯永逸这时也犯起了嘀咕,这可是千年圣人家族。</p>
大明朝,向来备受尊崇的家族,独一无二的衍圣公世家。</p>
自从大明废除了丞相一职,朝政大权便落在了六部尚书的手上。</p>
而那衍圣公,作为圣人家族的领头人,虽然身不在应天,却自然而然地在天下读书人心中占据了一份师长地位。</p>
无形之中,坐上了文官界的头把交椅啊。</p>
朝中多少官员,哪怕未曾踏足曲阜半步,心里也对对其存着一份敬意和亲近?</p>
冯永逸不敢深思,抬头望向营帐外的夜色,轻轻叹了口气。</p>
董立轩完全失去了之前的愉悦。</p>
“包围孔府,我们只能在五里之外行事。但他们或许能在千里外的应天,做出更多文章来。”</p>
言罢,董立轩面向冯永逸:“届时,冯兄恐怕得承受朝廷的一番责难了。”</p>
冯永逸哈哈一笑:“我奉命平定山东道叛乱,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局势瞬息万变,即便朝廷问责,也应待我亲自上书辩解。眼下最紧要的,是平定山东叛乱。”</p>
董立轩在冯永逸话音刚落便鼓掌叫好,随即给他斟了杯茶。</p>
二人相视而笑,举杯畅饮。</p>
……</p>
砰。</p>
正午,曲阜郊野,突然传来轰鸣巨响,雷声大作,地面震动,电光石火之间,碎石横飞,纷纷飞入近处农田。</p>
正值作物成熟的季节,村民们纷纷离家,步入早已排水晾干的田地中,收割粮食。</p>
碎石落下,惊扰了正弯腰劳作的农人,他们担忧地站起身,望向已连续半月动荡不安的孔府外墙。</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