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81章(1 / 2)

巅峰红人 佚名 1688 字 1个月前

厉元朗会心的一笑,“想来,郭书记的电话也接得不少。”</p>

“是啊。”郭启安感慨道:“一天少说三五个,多的时候,我都有选择性接听了。”</p>

“每次总是不厌其烦的做解释,老干部们关心省里政策和经济发展的心情我能理解,可总是电话轰炸,我真是吃不消。”</p>

“总不能停下手头工作,专门接电话吧,那我岂不成了接线员?”</p>

郭启安的无奈吐槽,厉元朗深有同感。</p>

他迫切关心郭启安在这件事的态度。</p>

有了郭启安的支持,厉元朗操作起来,就缺少掣肘,可以放心大胆的按照他既定计划,一步步实施。</p>

所以,厉元朗试探说:“他们在省里工作十几年甚至几十年,对洛迁有感情,对这片土地有感情,对这里的老百姓更有感情。”</p>

“向省委省政府提出中肯谏言,是一种鞭策,也是动力,尤其是我。许多人的意思我深刻理解,也明白明年一月的大会,将是一次不寻常的大会。”</p>

“嗯。”郭启安频频颔首,“你知道这点最好。元朗啊,我绝非杞人忧天,在对待魏云亮的事情上,我一再强调轻重缓急,归根结底就是不希望意外发生。”</p>

“以前,我还是想简单了,也保守了。认为只要我们暂时按兵不动,一直到大会结束之后,你的位置稳固,事情就好操作了。”</p>

“现在看来,不是这样。即使我们不动,可有的人却动,逼着我们尽早亮明态度。”</p>

“其实,老书记找过我,我们谈了很久。老书记这次专程回洛迁,见得人可是不少,要不然,哪来的那么多说情电话?”</p>

“不过,也不是所有人都站在他的立场上,像方老方文初同志,就有不同看法。”</p>

“而且,这批人不在少数,大多站在群众角度分析问题,剖析实质。魏云亮凭借老书记的名声,在外胡作非为,反对声音很高。”</p>

“来意同志那边,早就注意到这个问题。只不过,那时的阻力很大,给他的压力也不小。”</p>

“好在你来了,从月牙湾小镇的根源入手,逐渐发现魏云亮的贪婪,导致小镇多达十年的荒废和无人问津。”</p>

“并且果断采取修补措施,使得小镇重新焕发生机,到目前为止,基本上恢复之前的繁荣景象。创造收入的同时,也给当地百姓带来实惠。”</p>

“我们做得好不好,老百姓最有发言权。他们的认可,就是我们成功与否的评判。在这件事情上,你做得非常好,非常到位。省委和我对你的能力水平,对你坚持真理的做法,非常满意。”</p>

一连说了三个“非常”,绝不是郭启安奉承厉元朗,而是发自内心的由衷肯定。</p>

他是书记,没必要讨好厉元朗。</p>

是站在全省高度,从厉元朗真抓实干的态度中,总结出来,是对厉元朗本人的真实评价。</p>

“元朗同志,你放心大胆的去做,省委和我坚决支持你,我们就是你坚强后盾。”</p>

这可是厉元朗上任以来,得到郭启安最强有力的表态。</p>

仿佛这颗定海神针,稳稳扎入厉元朗心底,令他岿然不动。</p>

本以为,搞定郭启安就万事大吉。</p>

不成想,按住葫芦起了瓢,方文初再次不请自到,还出现左右摇摆的态度,让厉元朗大失所望。</p>

一见面,方文初便询问省里对陈村三十户村民土地的处理进展。</p>

厉元朗直言相告,他已责令相关部门迅速介入调查。</p>

并且拨出款项,先行补偿村民部分损失。</p>

保证大家不至于出现困境。</p>

这两条举措同步进行,不日就会实施落实。</p>

要么说,厉元朗是位好领导,非常有实干精神。</p>

拖了长达六年之久的老问题,在他督促下,各方面全都行动起来,很快就会让村民看到曙光。</p>

当领导的只要想做事,就没有做不成的事。</p>

方文初对此非常满意。</p>

喝了几口热茶,方文初踌躇良久,终于开口说话,“厉省长,陈村的事情,你雷厉风行的作风,另我钦佩,也替村民们致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