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8章 卧龙和凤雏(1 / 2)

“你好老兵同志”</p>

李学武回了礼,放下手后同王建波握了握手,笑问道:“退伍后的工作和生活都还好吧?”</p>

“谢谢首关心”</p>

王建波也是面带着激动的笑容回道:“一切都好,我们会踏实工作,扎根海洋的”。</p>

“希望你们工作创造佳绩”</p>

李学武笑着拍了拍对方的胳膊,说道:“更希望你们的生活越来越好,更幸福”。</p>

“是”</p>

王建波笑着答应了下来,他在八一六团的时候就见过李学武很多次,很清楚面前的人是谁。</p>

在退伍前夕他就知道眼前这人成为了卫三团的副团长,他就是应该叫首。</p>

而八一六团裁撤一千五百多人下来,李学武就负责解决了一大部分人的工作和生活问题。</p>

王建波也同战友联系过,各自回乡后的安排都不是很好,有人想起离队前政委说过的话,便约着一起来了钢城。</p>

有第一个人来,就有第二个人到,随着第一个人的信件发出,来这边的人越来越多。</p>

而在工作安排上,无论是码头工作,还是货运船舶上的工作,他们都能很好地胜任。</p>

良好的纪律性和服从性还保留着,学习的毅力和劲头都有,适应的特别快。</p>

闻三儿对这些人的到来也表示了欢迎,不仅给报销来时的车票,还给他们提供了良好的生活条件。</p>

他很清楚,李学武把这些人安排过来,是作为基础和基石来建设的。</p>

以前他还担心船上会出问题,这些人来了以后他就不用担心了。</p>

谁反他们都不会反,谁反他们就会干掉谁。</p>

这些退伍人员比调查部的影响力都要大,直接影响了整支队伍的风气和习惯。</p>

闻三儿也是趁这个机会,充分发挥了他们的优良传统,直接将船队管理从松散组织提升到了半事化程度。</p>

在实习和适应过程中,闻三儿大量的提拔和任用退伍人员担任基层管理者,给组织结构打上了牢靠的安全基础。</p>

在他引导着李学武去看船队,去看码头,去看工作设施的时候,就能看出这一举措所带来的好处和影响了。</p>

设备保养更规范,人员管理更严格,工作流程更简便,命令下达更直接。</p>

说千吨货船好像不咋大,毕竟现在主流货运行业开口闭口都是万吨巨轮。</p>

但是,当前国内的货运主体还是以百吨级的货运船只为主,上千吨的货船实际上就是大大大船了。</p>

李学武登上了停泊在码头的千吨货船,第一次看到了手里最大一笔重资产。</p>

张万河负责给李学武当解说员,介绍了船舶的使用和训练情况,以及人员配置和现在的管理状况。</p>

李学武在看过货船后,只问了一个问题,那就是现有的船队能否承接津门港码头中波公司给的货运任务。</p>

一条货船需要船员二十人左右,二十七条货船最少就需要五百四十人。…</p>

这还是满负荷运载的时候所需人数,可船能连续作业,人不能不休息啊。</p>

运营这支拥有二十七条货船的船队,最少需要七百五十个船员。</p>

职业种类就包括甲板部的船长、大副、二副、三副、水手长、木工、水手、舵工。</p>

轮机部的轮机长、大管轮、二管轮、三管轮、电机员、机匠长、机匠。</p>

事务部的事务长、大厨、服务员、船医。</p>

当然了,就二十多个人的运营队伍,职务是需要重叠和兼任的。</p>

而这七百多人仅仅是上船的,码头上的人也不少。</p>

别看这边的码头仅仅是内河码头,可论人数,这里的队伍是按照近海航运的规模进行建设的。</p>

账本上的人数已经超过一千两百人了,能赚钱,也能亏钱啊。</p>

一个月光是工资,这边就要吃进去五万块,都不算柴油钱。</p>

钢城贸易、吉城贸易、联合贸易以及内河航运本身产生的利润都扔到码头建设和人员训练中去了,京城那边时不时的还得贴老本。</p>

李学武现在都穷到靠倒腾蔬菜养船队了,你说惨不惨。</p>

他现在急于确定船队的状态,下个月姬卫东回来,船队就要南下,到时候拉不出来队伍可就麻烦大了。</p>

好在是张万河给出了明确的保证,现在所有船只都能顺利完成近海航运任务。</p>

这是得到充分验证的,他们现在也承接内河到近海的航运任务。</p>

从营城出海往滨城、琴岛方向跑过很多次了,最远的就是京城了,运送炼钢厂的钢材。</p>

以后这样的货运任务会更多,尤其是营城造船厂开工以后,炼钢厂往营城去,船运是铁路运输很好的补充手段。</p>

李学武对他的回答表示了认可,若是几个月下来,队伍还没练出来,他都有心弄死张万河了。</p>

船队现在的人员结构比较复杂,这几个月下来都还在整合和磨合当中。</p>

船长队伍有一大部分人是钢城本地的,先前就是给关东开船的,接收船舶的时候他们也被接收了。</p>

而姬卫东也通过自己的关系,从海给李学武找了几个退伍和转业人员过来当教练。</p>

新的船长队伍培养方向主要是以从京城来的初中生为主,这些人有着比较好的文化基础,可以带教和学习。</p>

而其他岗位就没这么多讲究了,退伍的、钢城的、吉城的、京城的,哪都有。</p>

复杂的人员结构给船队带来了一定的管理难度,可在安全保障上得到了最大的满足。</p>

李学武又不需要他们去执行什么艰巨的任务,只是跑个船而已,最重要的就是服从。</p>

船运是一项团队合作型劳动方式,除了船长要求用脑子,剩下的按部就班听指挥就是了。</p>

闻三儿经李学武说过几次后也懂得御下之道了,人员使用和安排上都很有了很大的进步和提升。…</p>

李学武也想用大学生来给他打工,可在这个时候都是妄想。</p>

忠诚到什么时候都是他最看中的条件和要求,即便闻三儿只有小学文化,那他也是李学武心目中的一把手人选。</p>

钢城贸易是大强子在负责,他手里干活的却多是京城来的年轻人。</p>

这些人脑子活,嘴会说,做贸易很有天赋。</p>

大强子原本对这个安排还有些意见的,他用惯了原来手底下那些吉城人。</p>

但是,当关里人一亮相,这嘴皮子一动,就显出差距来了。</p>

关外人做买卖,永远比不上关里人的精明。</p>

这是所有关外人的共识。</p>

把合适的人,放到合适的位置,就是管理,也就是HR。</p>

不是很大的码头,李学武却转了一下午,一直在跟几个负责人沟通和询问,充分了解了这边的工作情况。</p>

回到办公室,李学武又召开了工作会议,让几个负责人轮流汇报了手里的工作。</p>

直到夜幕降临,李学武就回收站在钢城的几个项目进行了总结和部署安排。</p>

并且就较为关心的几个问题对相关负责人进行了点对点的要求。</p>

“会开完了,吃饭吧”</p>

费善英的肚子不是很大,但能明显看得出富态了。</p>

李学武笑着叫了一声三舅妈,给足了闻三儿的面子。</p>

费善英笑着应了,招呼他们过去吃饭。</p>

这边是有大食堂的,李学武路过的时候看见好多人排队打着饭。</p>

不过他们并没有在食堂里吃,而是在闻三儿家里。</p>

闻三儿也知道自己以后在哪都住不长久,所以钢城也没个窝,就住在码头的房子里。</p>

方便他工作,也方便他招呼费善英。</p>

因为孩子还小,也不想担心上学的事,两个人就这么将就着。</p>

不过房间倒是不小的,屋里已经摆了地桌,桌子上摆了几道凉菜。</p>

李学武在门口的水盆里洗了手,看了看跟过来的人,点了要离开的大强子几人道:“过来,干啥去?”</p>

大强子看了张万河一眼,示意了食堂方向道:“我们跟这边吃就行”。</p>

“过来,一起”</p>

李学武没听他的解释,只是有些霸道地一招手。</p>

随即又对着闻三儿说道:“把周常利和王建波叫过来吧,今晚算大团圆”。</p>

闻三儿明白李学武话里的意思,点头道:“我这就去叫”。</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