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拿出先皇遗诏,展示在众人面前,说道:“先皇遗诏,立本王为太子,传位于本王。逆贼元仲,违背先皇遗愿,伪造圣旨,自拥为帝,实属大逆不道。且元仲为帝期间,不思朝政,陷害忠良,延误军情,搜刮民旨,为君不正,为害国统,死有余辜。本王遵先皇遗诏,除奸佞小人,以正国本!”</p>
说完,将先皇遗诏递给全公公,让他拿去给群臣传阅。</p>
本来分列两边的群臣,顿时聚在了一起,像看西洋景一样,看着遗诏。</p>
有人道:“这遗诏确是先皇的玉玺没有错,可先皇过世时,先太后拿出的遗诏上面,也有先皇的玉玺。这一时之间,也难以分辨,哪个是真,哪个是假。”</p>
“无妨,本王有人证。”元修说道。</p>
全公公从一侧站了出来,走到元修面前,跪倒在地,说道:“先皇过世前,先太后往勤政殿侍疾,买通了先皇的总管太监何公公,将先皇的一举一动悉数汇报给先太后。先皇立遗诏本是机密事,何公公知道消息之后,便报给了先太后。当时的丞相王大人带着遗诏刚踏出勤政殿,就被太后派人缉拿。遗诏被抢,王大人暴毙,接着先皇就过世了。”</p>
朝中有前朝留下来的遗臣,犹记得当年王大人死的时候,太医院给出的结论是突发心疾。</p>
难不成,王大人之死,竟真有隐情?</p>
有人道:“空口白牙,你既说先太后害死王大人,伪造遗诏,如此机密之事,怎会被你知道?”</p>
“当年奴才进宫之时,被分配在了何公公手下。何公公被先太后收买,替先太后做完事之后,即惨遭毒害。何公公毒发之时,被奴才不小心撞见,何公公将一张写明事情真相的书信交给了小的,就是这一封。”</p>
说着,全公公从袖子里取出一封信。</p>
群臣拿过来一看,果然见信中所说之事,与全公公说的如出一辙。</p>
有人仍是不信,又说道:“这书信也可伪造,不足为证。”</p>
全公公据理力争,“当年先皇驾崩之时,襄王在北境平乱,并不在京中。先皇病势汹汹,发病不过月余便驾崩了,襄王根本来不及回京。若说襄王手里这一份是伪造的,那襄王又是如何得知先皇会生病呢?”</p>
“这遗诏可以后期伪造啊,当年皇宫失窃,皇上的玉玺也丢了。谁知道是不是有人偷了玉玺,用于伪造遗诏呢?”有大臣说道。</p>
元修微微一笑,侧过头说道:“呈上来。”</p>
一个平南军将士带着一个托盘走进大殿,将托盘递到说话的大臣手里。</p>
元修道:“这是王丞相生前的手札,与先皇遗诏上面的字迹一模一样。当年,先皇弥留之时,就是让王丞相代笔,写下遗诏的,这事做不得假。还有先太后伪造的那份遗诏,你们可以看看,字迹是否一样。”</p>
那大臣将信将疑,打开两份遗诏和王丞相的手札,对比了起来。</p>
朝中有人与王丞相熟识,看了一眼元修那份遗诏的字迹,便道:“这遗诏,确是出自王丞相之手。”</p>
说完,他又看了另一份遗诏,说道:“这份虽然字迹模仿得极像,但王丞相写字的时候有个小习惯,便是这草字头的第一笔很短,第二笔很长。模仿之人并未抓住精髓,所以这不是王丞相的笔迹。”</p>
众人对比着一看,果真如此。</p>
刚刚怀疑元修伪造遗诏的几个大臣,顿时有人面露尴尬的神色。</p>
元修也没惯着,直接把那几个人点了出来。</p>
说道:“既然你们忠奸不分,想来是不能胜任要职的。从今天起,便削去你们的官职,允你们还乡。”</p>
“襄王开恩。”其中一个双膝跪地,给元修磕头。</p>
另外两个却面色坚毅,一副视死如归的神情。</p>
元修扫了一眼,便知道那两个按照她夫人的说法,是他皇兄的死忠粉,当即更不会手软,判了个革职遣返,并派大理寺查处他们的家产。</p>
若发现俸禄之外的财物,直接没收。</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