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伯源的大舅跟张家三舅张兆枳那是从少年时候就相熟了,当年张家从京城往南边逃跑,郑家大舅没少帮忙,因为这个,后来两个人在南边遇见的时候,更是一起合伙做买卖,要不然陈家的买卖也不会有现在的规模。</p>
郑伯源大舅跟张兆枳的关系比较隐秘,知道的人不是很多,后来知道有人还在打听郑伯源,就把人拜托给了张兆枳,张兆枳觉得自己的妹妹家里藏个把人没什么关系,就把人给送到了许家来。</p>
郑伯源拉拉杂杂的跟许柏说了一上午,许柏听的一颗心彷佛要飞起来,一直到许栀过来喊他们俩吃午饭,这才意犹未尽的去吃午饭。</p>
只可惜这次之后,郑伯源就三缄其口,再不说起自己的事情来了,每日里只是很沉默的练武,看书。</p>
要过春节了,路嬷嬷给家里的孩子们做新衣裳,没有落下郑伯源,给他做了一件,年三十郑伯源就穿着新衣裳,跟许家的人一起过了一个热热闹闹的年。</p>
开春之后,许棣把庄子上的事情忙活完了,觉得手头上的事情不多了,就想着出去转转看看,跟许荛还有张兆慈说了之后,两个人也没什么意见,郑伯源知道了,想了几天,提出跟许棣一起走。</p>
要远行,自然是要准备行礼的,许棣自己做了很多适合野外生存的东西,现在大梁河清海晏,外敌肃清之后,境内的很多山寨海贼也清理的差不多了,到处都是一派国泰民安的景象,这也是许棣想要出去走走看看的原因,如果不安定,许棣不会出去冒这个险的,他可不想把自己置于险境之内。</p>
许栀帮着路嬷嬷给许棣打点行装,现在家里人手少,许棣穿在里面的亵衣亵裤都是路嬷嬷帮着做的,后来郑伯源来了,随身都没有带什么行礼,路嬷嬷也就帮着做,有时候做不完了,许栀也会帮着做一些,路嬷嬷觉的许栀还小,也就怎么在意,就像现在,害怕路上天气热,许栀专门用吸汗好的细棉布给许棣做了两身里衣,自然是也给郑伯源做了两身。</p>
看着放在炕上的行李,路嬷嬷叹了口气,说:“多带些钱,东西带不带点都是其次。”</p>
许栀可是曾经跟着定国公府的人一起流放过的,知道在荒郊野岭上面就算是手里有钱也买不到东西,摇了摇头,说:“嬷嬷,能带着的还是自己带着吧,万一在路上买不到要用的东西呢?”</p>
路嬷嬷听了,想了想,笑着说:“还真是呢,我这里用皮子坐了几个小袋子,给里面放些盐,再放些调料,真要错过了宿头,就是山里打个野物,水里捞几条鱼,也能当时做了吃的。”</p>
东西收拾好了,许棣看着那几个大包袱,又看了看那个用薄薄的羊皮缝起来的小袋子,小袋子里面可不是只有一个口袋,分成好几格,装上盐,还有各种调料,很是实用。</p>
许棣带着两个侍卫,跟郑伯源一起走的,张兆慈跟许荛带着孩子们送到大门口,张兆慈叹了口气,说:“不是说父母在不远游的吗,你看看你,也是任性,非得这个时候出去看看去。”</p>
许棣笑着说:“娘呀,看您说 的,你跟我爹现在身康体健的,我不趁着这个时候出去看看,等到以后,您二老年纪大了,我再成了亲,上有老下有小的,就是出去了,都不安心呢。”</p>
张兆慈说:“好了好了,赶紧走吧,路上注意安全,照顾好伯源,收麦子的时候估计是赶不上了,年底下可一定要回来的啊。”</p>
许棣说:“您放心,我年底下是一定要回来的 。”</p>
许棣是因为想要去江南看看,他现在对江南的一些水稻感兴趣,想着现在走,路上慢慢的走,等到收稻谷的时候,正好能到那边,看看能不能再找些合适的稻种回来,河西这边想要大面积的推广稻谷的种植,还是有一定的困难的。</p>
郑伯源呢,是纯粹的想要跟着许棣出去看看,为了不给许棣找麻烦,他对自己做了伪装,伪装成了许棣的小厮,这是两个人商量好的事情,任是西平侯府的人再能琢磨,估计也不会想到自己府里的大少爷会扮成一个小厮跟着大江南北的到处跑吧。</p>
两个人从河西出发,沿着驿路一路南下,路上经过一些比较有名的名胜古迹,都要盘桓几日,这虽然不是郑伯源第一次走远路,但是上次是要逃命的,哪里还有精力看看自己经过什么地方呢,这次就不一样了,不光是到处闲逛,还能品尝很多地方都美食,郑伯源觉得自己头顶上的天一下子就晴朗起来,原来压在自己心上的那些事情一下子就变得不足轻重。</p>
这天,一行四个人错过了宿头,就在山林里找了一个宽阔的地方,把许棣带着的那两顶帐篷支起来,这帐篷还是许棣自己设计的呢,用的是薄薄的羊皮,带着几根特殊处理过的竹竿,用的时候把竹竿先撑起来,然后再把已经缝好的羊皮给蒙在上面,而且还做了门,用着很方便。</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