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后弹劾郑芝龙名为官军,实为海盗。</p>
“诸位,”史可法对着朝堂上的大臣们说道:“郑芝龙拿着朝廷的俸禄,抢劫过往商船也就算了,竟然还向建奴走私物资!如不严惩此等祸国殃民之人,大明危矣......”</p>
史可法每说一句话,朝堂上便安静几分。</p>
说到最后,偌大的朝堂落针可闻。</p>
在满朝文武眼里,史可法太勇了。</p>
弹劾勋贵和掌握实权封疆大吏也就算了,竟然还一次性弹劾这么多人。</p>
他们每个人背后都有错综复杂的关系。</p>
无论弹劾是真是假,朝廷都需要调查。</p>
如果他们每个人都在调查的时候打击报复史可法。</p>
史可法的遭遇可想而知。</p>
“史大人可有证据?”有御史问。</p>
“当然有证据!”</p>
“证据何在?”</p>
“一两句话说不清楚,不过昨日我已将证据上奏陛下!”</p>
众官员听罢纷纷抬头看向崇祯。</p>
崇祯的脸比外面的冰块还要冷。</p>
他看向谢三宾,问:“谢尚书是内阁首辅,你觉得应该如何处置?”</p>
谢三宾第一反应是彻查。</p>
毕竟史可法弹劾的都是勋贵,武将。</p>
这些人与文官都是死对头。</p>
但是转念一想他又觉得不妥。</p>
彻查意味着要把这件事的前前后后,来龙去脉,所有牵扯到的人都查清楚。</p>
他是东林党人,南方是东林党的基本盘。</p>
南京的勋贵在南边,郑芝龙也在南边,</p>
一旦彻查,整个南方恐怕都会牵扯其中。</p>
有些事不上称没有二两重,上了称几千斤也打不住。</p>
谁也不敢保证没有东林党人牵扯其中。</p>
最明显的例子就是东林魁首钱谦益。</p>
他是郑成功的老师。</p>
而郑成功又是郑芝龙儿子。</p>
也就是说...</p>
一旦彻查,钱谦益会第一个被牵扯进去。</p>
这不符合他们东林党的利益诉求。</p>
在当上内阁首辅前,他需要牺牲东林党的一些利益来换取朝堂上的话语权。</p>
在当上东林党后,他需要东林党帮他干活稳固权力。</p>
尤其是强制推行的货币改制。</p>
需要东林党大力配合才能在江南四省顺利推行。</p>
出于这种考虑,谢三宾决定尽量大事化小。</p>
可是在话即将说出口时,他又想到了另一个问题。</p>
崇祯为什么突然上朝?</p>
为了澄清自己没病?</p>
显然不是!</p>
如果真想澄清,只需和六部九卿的主要官员见上一面就行。</p>
没必要上朝。</p>
而且...</p>
昨日崇祯就单独召见了史可法,并商谈了此事。</p>
现在又把这件事拿出来说,显然是要严查。</p>
谢三宾犯了难。</p>
严查此事不符合东林党的利益。</p>
不严查又不符合崇祯的想法。</p>
该怎么办呢?</p>
(/15681/15681431/10685607.html)</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