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明朝。</p>
有能力的官员才能受到上司的赏识。</p>
所谓的能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p>
首先是学识。</p>
虽不要求开口就能引经据典,但至少也要知晓各类书籍的内容。</p>
其次是品德。</p>
当然了。</p>
仅仅录用的时候要求官员品德必须高尚。</p>
录用之后就没人管了。</p>
很多官员会放飞自我,暴露出贪婪无度,欺软怕硬,阿谀奉承,草菅人命的本性。</p>
虽然有人检举揭发,但官官相护。</p>
好不容易告到了州里府里,最后案子又转回了当地。</p>
出现堂下何人状告本官的情况。</p>
第三种能力是管理能力。</p>
以普通的七品知县为例,他既要管好县衙里的人,更要管好这个县。</p>
这既包含个人的处事能力,也包括统筹协调能力。</p>
第四种能力是忠诚。</p>
所有君王都希望官员能忠于自己,不过还是很多官员首先忠于的是国家和百姓。</p>
最后一种能力是政治智商。</p>
这决定了一个官员的上限。</p>
在崇祯看来。</p>
史可法除了忠诚,其他能力都很一般。</p>
如果让他当大明朝的兵部尚书,恐怕中兴难望。</p>
但崇祯还是决定把他调到北京来。</p>
为什么?</p>
因为史可法现在的官职是南京兵部尚书兼参赞机务。</p>
太子虽然在南京,但南京的权力并不都在太子手里。</p>
尤其是最重要的兵权,掌握在参赞机务和南京守备太监的手里。</p>
为了让南京尽快乱起来,史可法必须走。</p>
至于史可法走后南京兵权会落到谁的手里,崇祯也已经有了主意。</p>
不过现在时机还不成熟,需要等。</p>
想到这。</p>
崇祯对范景文说道:“范阁老,史可法确实可用,但不可重用,让他担任兵部尚书恐怕会误了军国大事。”</p>
“陛下的意思是?”</p>
“史可法有才学,让他担任礼部尚书吧。原礼部尚书黄锦改任工部尚书,至于王家彦,还是兵部尚书。”</p>
范景文对崇祯的安排有些意外。</p>
不过他没有多想,告辞离开。</p>
随着史可法即将进京的消息传出,整个南京都开始动荡起来。</p>
所有人都盯上了参赞机务的位置。</p>
尤其是以马士英为首的这些人。</p>
史可法的离开让他们看到了机会。</p>
只要能抓住这个机会,就能能掌握南京和南京朝廷的话语权。</p>
成为太子的左膀右臂。</p>
众所周知大部分南京官员都是在北京朝堂失势后,被迫来到南京的。</p>
他们都有都想重新回到北京朝堂掌握权力。</p>
直接回去显然并不不现实。</p>
但机会来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