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吴三桂要反?”</p>
定王朱慈炯大惊。</p>
李宪忠和高一功也同时瞪大了眼睛。</p>
“消息从哪里来?可靠吗?”朱慈炯率先问道。</p>
自掌管辽东锦衣卫以来,他一直都在密切关注着吴三桂。</p>
可是截止到目前,并没有接到他要投降的消息。</p>
黄得功的消息从何而来?</p>
黄得功从怀里拿出一封信递到朱慈炯手中并说道:“李定国在清河堡俘虏了硕塞,信中有硕塞的口供。”</p>
朱慈炯接过信仔细看了一遍,随后递到李宪忠手里。</p>
李宪忠看完内容又把信交给了高一功。</p>
等所有人把信看完,李宪忠有些疑惑道:“既然是硕塞的口供,李定国为何不直接给王总督或者定王殿下写信?反而...把信写给了你?”</p>
“我哪儿知道李定国是怎么想的!”黄得功两手一摊。</p>
朱慈炯眨了眨眼睛,猜测道:“李定国与我没什么交情,不敢贸然给我写信。平辽总督王永吉身在高处,一举一动都会引起别人的注意。剩下的这些人里足够忠诚且有话语权的,只有黄总兵你一人,所以李定国才会给你写信。”</p>
“原来如此!”黄得功恍然大悟。</p>
李宪忠指了下自己,朱慈炯以及高一功,转头问黄得功:“那你是怎么想的?为何让我们来这?”</p>
黄得功解释道:“我自己拿不定主意,所以得找几个人商量一下。”</p>
“纵观整个平辽大军,定王殿下最为可靠。你李宪忠是京营的出身,自然心向陛下和朝廷。高一功自入辽以来就和我一起在中军效命,也是一个可靠的人。”</p>
几个人又交流了一会,开始思考对策。</p>
“该怎么办呢?”高一功愁眉不展,“这种事咱们谁都做不了主,只有陛下和朝廷能做主。”</p>
朱慈炯笑着摇头:“如果我没猜错的话,李定国已经给陛下写了密信。但辽东与京师相距千里,消息一去一回至少十几天,根本来不及。所以...这件事还得咱们自己想办法解决。”</p>
“把口供交给王总督,趁着吴三桂汇报军情时在中军帐内一举将其擒获,如何?”高一功傻傻的提议道。</p>
“不妥!”朱慈炯直接摇头:“硕塞的口供确实可以当做证据,但还不够充分。如果仅凭这份口供就抓了他,别说天下人了,平辽大军许多将领都有怨言。”</p>
“不抓也行,”高一功改变思路:“把吴三桂打算趁着换防出卖友军的消息告诉其他人,让他们小心防备。”</p>
“也不行!”朱慈炯再次摇头:“平辽大军里与吴三桂有深交的将领不少,他们会把消息告诉吴三桂,到时候就麻烦了。”</p>
黄得功有些等不及了:“这也不行,那也不行...咱们总得想个办法吧?”</p>
“办法就是等!”朱慈炯摸着下巴说道:“吴三桂从入辽以来一直表现的很忠诚,没有露出破绽。这个机会千载难逢,如果建奴真的在吴三桂换防时发起了进攻,那么吴三桂通敌的证据就做实了。”</p>
“定王殿下稍等,”李宪忠晃动右手提醒:“证据有了,但咱们北路军恐怕也已全军覆没。”</p>
“呵呵呵,”朱慈炯意味深长道:“所以...咱们要想办法让吴三桂和建奴陷入互相猜忌之中。”</p>
众人商议了很久才拿起筷子吃饭。</p>
有肉无酒的饭吃起来很无趣,吃完饭后众人各自回营。</p>
次日清晨,众将齐聚。</p>
王永吉率先说道:“关宁军猛攻界凡寨十多天,损失惨重。由于距离围攻赫图阿拉的日子越来越近,所以本督决定让关宁军暂时撤到后方休整,不知诸位以为如何?”</p>
“多谢总督大人!”吴三桂第一时间道谢。</p>
其他人都没说话。</p>
既没有表态同意,也没说反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