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图赖和鳌拜(2 / 2)

“启禀肃清王,找到了。”一个将领说道。</p>

“念。”</p>

“嗻。”</p>

那个将领拿出一本书,念了起来:“明洪武二十四年,朱元璋十九子朱穗被封为谷王,驻藩宣府镇。”</p>

“朱穗觉城池狭小,于明洪武二十七年,扩建宣府镇。历时一年,将城池展筑为方圆二十四里,设有七个城门的大城。”</p>

“明正统六年,宣府镇城墙受水土侵蚀,明廷耗时六年用青砖包砌宣府镇城墙。修好后的城墙厚四丈五尺,高三丈六尺,城门环有瓮城,瓮城外连月城,城四角建有角楼,城外设壕堑、护城河、吊桥等。”</p>

“明万历六年,明廷在宣府镇设宣府都督府,下置宣府、大同二镇,以分其势,并趁机修葺宣府镇城墙。”</p>

听完这些消息后,多铎和豪格没了之前的嚣张。</p>

四丈五尺厚,三张六尺高的城墙,虽说比不上北京的城墙,但这个尺寸在大明所有城池中绝对排的上号。</p>

再者,万历六年对城墙进行了修葺,距今不过六十多年。</p>

这宣府镇,比想象中还要坚固。</p>

豪格看向多铎,谨慎的问:“十王叔,有攻城之策吗?”</p>

豪格称多铎为十王叔并非他排行第十,实际上多铎是努尔哈赤第十五子,与阿济格,多尔衮一母同胞。</p>

万历四十八年,努尔哈赤长子褚英被废黜太子以后,后立太子代善又因苛待亲生子嗣被废太子之位。</p>

两次太子的立废让努尔哈赤放弃了册立太子的想法。</p>

同年,努尔哈赤立代善为大贝勒,将舒尔哈齐次子阿敏、舒尔哈齐第六子济尔哈朗、五子莽古尔泰、八子皇太极、十子德格类、代善长子岳托、十二子阿济格、十四子多尔衮和十五子多铎封为和硕额真。</p>

多铎因年幼排行第十,时人称十王。</p>

多铎放下手里的千里眼,看向身后缓缓移动的大军。</p>

片刻后,他目光渐冷:“阎应元早已做好了死守的准备,绝不能中了他的诈降计。”</p>

“图赖,鳌拜。”</p>

“末将在!”</p>

图赖是清初“五大臣”费英东第七子,初隶镶黄旗,后改为正黄旗。</p>

鳌拜就不用说了,镶黄旗人,苏完部落首领索尔果之孙,勋费英东之侄,八门提督卫齐第三子。</p>

他们二人此次随多铎入关,一方面是弥补多铎和豪格兵力不足的问题,另一方面为了抢夺功劳。</p>

因为在他们眼里,宣府已经是囊中之物了。</p>

当然。</p>

多尔衮将他们分到多铎麾下效力,主要为了拉拢正黄旗和镶黄旗人。</p>

这份功劳给谁都是给,不如给到正黄和镶黄两旗买个人情。</p>

“图赖,传令下去,城外十里扎营,凡遇投降的明军,格杀勿论。”</p>

“嗻!”</p>

图赖领命后,迅速离去。</p>

“鳌拜!”</p>

“末将在!”</p>

“宣府镇城西南有一条河名曰洋河,宣府镇护城河中的水皆来自于此河。你领一千兵马去往洋河上游,将河道堵死。”</p>

“嗻!”鳌拜领命后没有急着离开,他先是朝多铎拱手施礼表示感激,随后对着豪格善意的笑了笑。</p>

最后打马扬鞭,带着一千镶黄旗士兵快速离开。</p>

(/15681/15681431/2315282.html)</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