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马行在止息城中,没有任何目的地,如秋季落叶飘零,被风吹到哪儿是哪儿,马背上的年轻人天地一人,独自品尝着那份因无依无靠、无亲无朋而产生的孤独寂寞。
佛家讲究超脱,物我两忘,魏颉也不知自己此时的心境是否已算得上是超然洒脱,无欲无求了呢?
城中闹市的街边十分喧闹嘈杂,吆喝声此起彼伏,小贩们热情高涨、精力旺盛,过路的百姓侃天闲聊,他们都有人相陪相伴,这便愈益显得魏姓青年一个人安安静静,如一摊冰凉难流的死水,活力全无。
已到晚间饭点,在自己的故乡里骑行了良久,却怎么也找不到半分“温馨”感的魏颉沉默无言,心情低沉忧郁,眼神晦暗,身子软绵绵提不起劲儿来,自然完全没有吃东西的良好食欲,酒囊里的米酿酒水已经喝空,也没什么去客栈里多买一壶的打算,他只想漫无目的骑着红马在大街上行走,默默忍受消化着孤寂带来的落寞之情,自伤自遣,自作自受。
等什么时候真正难受得不行,不喝不行了,再去喝一点吧。
苦酒入喉虽无甚么用场,难遣愁绪,却总也好过干巴巴硬扛着。
经过城里某处毫不起眼的寻常弄堂时,前头蓦然传来了一阵热热闹闹的嘈杂声,骑马而行的魏颉误以为那边是家开在巷子里的普通小酒肆,忽生出过路图个方便的想法,打算顺道买上几两酒水,以备路上的不时之需,馋酒瘾头一上来,那可以怎么都压不住的。
行近门口时,冷不丁听到了一个粗犷有力的男子嗓音,中气十足,“腰马合一,气息再平稳一些!对,就是这样,稳住,然后……一掼!”
顿时有“砰”的一声闷响从某间巷内大屋子里传出。
骑在马鞍之上的年轻人魏颉心神一荡,立时抬头一看,但见那间屋子门外的牌匾上赫然写着“勇力跤馆”四个大字,心下暗道“原来是那位石师傅……都十来年没见过他了,竟还在这里开馆教人练摔跤吗?”
魏颉踏步江湖前的人生大抵可分为三个部分阶段,六岁前,七岁到十七岁,十八岁到二十岁。
童年,少年,青年。
身为魏魁独生子的他自幼在这座止息城里生活,长到差不多五岁的时候,顺利突破了一阶筑身境初品修为,迈入武学的初阶门槛,被誉为武道神童。六岁那年,天烛国大军南下入侵,以南院大王耶律镇江为首领的狼蛮族铁骑攻城拔寨,杀人无数,先后攻占吞并了中原怀州、蓟州、锦州等地,大禹王朝的国都也因此屈辱万分的从天阙城南迁至了天启城,此事无疑沦为北方人的饭后笑谈。
魏颉长到七岁,有意征讨北蛮的魏魁先把宝贝儿子安顿在了江南道湖州南鲟郡里的某座小镇之中,随后自发性的组织义军全力抗击胡虏,多次率领魏家军北伐,历经数年光阴,最终成功击败号称烛龙转世的耶律镇江,收复失地,让那位尊位超然,不亚于天烛国北庭女帝的尊贵大王狼狈携兵北返,落魄回国,狼煞魏大将军直捣黄龙的传奇事迹传遍了大江南北,中原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十年征战,魏魁成为了大禹王朝家喻户晓的盖世英雄,被大量百姓视作战场天神下凡,受到中央朝廷器重,接受委派负责镇守北方蓟州碎肉城,人在城在,城亡人亡。魏颉十七岁那年,天烛国南院大王麾下头号武将耶律巫沉率重兵压境少咸山,铁甲如黑云密布,马蹄似怒雷滚滚,那一战,狼煞大将军魏魁在城头兵解身死,死前一番神力厮杀,吓得堂堂天烛大将军耶律巫沉撤军北上,逃离碎肉城五百里之远,说书先生将那一役唤作是“死魏魁犹能吓退活巫沉”。
父亲光荣牺牲少咸山,魏颉的少年时代宣告结束。
一十八岁,青年魏颉奉天子嬴勾旨意,被迫离开生活了十年的江南南鲟小镇,从湖州辗转来到了濠州落剑城,做起了手底下管着四十多号兄弟的搁剑塔守将,不得圣旨,终身不得离开城池半步,和画地为牢无异。
饮酒快意度日,潇潇洒洒不干正事,于塔中蹉跎了整整两年光阴后,剑道仙人杜擘临凡帮同为剑仙的朋友李太清取剑,弹指轰炸搁剑塔顶端建筑,犯下渎职死罪的魏颉不得已无比草率的踏入了江湖,浪迹天涯,四海为家。
有时候魏颉回想起自己二十岁前的三段人生,其中最快乐闲适、安逸无忧的年华,还是六岁之前在止息城里的时候。
那时的自己尚处童稚幼年,天真且烂漫,无忧亦无虑,身边有父亲魏魁的陪伴,时不时还会有些叔叔伯伯来看望自己,比如伯伯东方梧桐和叔叔杨先胄那些人。作为长辈的他们都十分疼爱自己,东方伯父慷慨传授内功运气的初级法门,帮助小魏颉稳固一阶筑身境的修为底蕴;未来成为魏魁最得意干部之一的杨先胄更是视魏颉如己出,发誓只要小魏颉想,就算把杨叔叔当作马来骑都没问题!
东方梧桐后来成了王朝首位大藩王嬴昆部下的第一精英武将,官拜一等品爵凤栖公,神威披靡,人间无敌;杨先胄则悲惨万分的被虎威将军韩骧那恶厮制作成了“尸骨魔兵”,世间再无惊天破石拳。
物是人非事事休,回首往昔,一切皆难留。
陪着自己度过美好童年的人,如今大部分都已不在了,游子归乡后,更是自觉和家乡格格不入,被排挤游离在那堵无形“高墙”之外,难以融入记忆中的那座北方城池,与曾经过往有着极强的“割裂感”,万物冰冷无情,让这个二十出头的年轻人感受不到一丝一毫的温暖,“近乡情怯”之类的就更是无稽之谈,勉勉强强剩下来的情愫,貌似就只有孤独和寂寥了。
可怜可悲可叹,却无可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