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云舒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88章 爱侣黄泉遗恨长,柳岸魂言点错诗,新阅微异谈,硕云舒,奇书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你瞧这春水,\"高西园驻足,望着粼粼波光感叹道,\"晚唐有句'鱼鳞可怜紫,鸭毛自然碧',不着一字写水,却把这晴波荡漾之景描绘得栩栩如生。只可惜,竟记不得是哪位诗人的手笔了。\"
朱青云正托着下巴思索,忽听得身后老柳树下传来一声轻笑。那声音清朗如泉,带着几分书卷气:\"高先生记错了,这是初唐刘希夷的诗句,可不是晚唐的。\"
两人猛地回头,只见老柳树下空荡荡的,唯有几缕柳絮在风中打着旋儿。朱青云吓得后退半步,结结巴巴道:\"这...这光天化日之下,难不成真见了鬼?\"
高西园却抚掌大笑,朝着柳树深深一揖:\"若能与这般博古通今的雅士交谈,便是见鬼又何妨?还请先生现身,指点一二!\"然而,回应他的只有春风拂过柳叶的沙沙声。
回家后,朱青云迫不及待翻开《刘希夷诗集》,果然在卷中寻得这句诗。想起白日奇遇,仍觉后背发凉,高西园却笑着摇头:\"能得诗魂指点,这可是多少文人求之不得的机缘啊!\"
无独有偶,戴东原也讲过一桩趣事。寒夜,两个书生在油灯下激烈争辩《春秋》中的历法问题。一人坚持周正,一人力主夏正,引经据典,争得面红耳赤。
突然,窗外传来一声悠悠叹息:\"左氏本是周人,岂会不知周正朔?二位先生何必白费唇舌。\"两人惊愕地推开窗,却见院中只有小书童蜷在廊下酣睡,月光如水,洒在寂静的庭院里。
这些奇事在文人之间流传开来。有人说,这是先贤英灵不忍见后世子弟曲解经典;也有人笑言,是那些饱读诗书的魂魄,在幽冥之中仍惦记着学问。每当书生们埋头考据,对着古籍中的字句反复推敲时,或许真有一双双眼睛,在暗处含笑注视,轻轻摇头。毕竟,学问之道,又岂是在字句间争个高下那么简单?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