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4章 政治醒悟(建安元年)
左牵黄右擎苍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424章 政治醒悟(建安元年),汉末:袁本初重铸霸业,左牵黄右擎苍,奇书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报——”一名斥候疾驰而来,在城楼下翻身下马,“邺城大将军又派使者前来,说请将军务必护送曹嵩老爷子安全抵达邺城。”
关羽眉头微皱。曹嵩,曹操的父亲,这个老人如今成了各方争夺的棋子。
“准备车马,明日一早启程。”关羽沉声道,声音如同冬日的冰河,冷峻而不容置疑。
三日后,关羽率领三千精兵护送曹嵩的车驾向北行进。秋风卷起尘土,队伍行进在兖州与徐州的交界处。曹嵩坐在马车中,神色憔悴,这位曾经位极人臣的老人如今成了政治漩涡中的浮萍。
“关将军,”曹嵩掀开车帘,声音沙哑,“老朽这把年纪,实在不愿成为你们争斗的筹码。”
关羽骑在赤兔马上,闻言侧目:“曹公勿忧,关某奉命护送,必保您平安抵达邺城。”
正说话间,前方斥候飞奔回报:“报将军!前方发现兖州刺史刘岱的军队,约五千人,拦住去路!”
关羽眼中精光一闪,手中青龙偃月刀微微抬起:“全军戒备!”
远处的山坡上,刘岱的军队已经列阵以待。旌旗招展中,刘岱身披铠甲,站在阵前。他年约四旬,面容精明,眼中闪烁着算计的光芒。
“关云长!”刘岱高声喊道,“留下曹嵩,本官可放你等过境!”
关羽策马上前,赤兔马喷着鼻息,前蹄不安地刨着地面。他单手执刀,刀尖斜指地面:“刘使君,关某奉袁本初之命护送曹公北上,还请行个方便。”
刘岱冷笑:“曹嵩乃曹操之父,留在兖州可保一方平安。若放他去邺城,曹操必倾全力攻我兖州!”
关羽身后的士兵已经列好阵型,刀枪如林,在秋阳下闪烁着寒光。关羽环视四周地形,心中已有计较。他抬手示意部队稍安勿躁,独自驱马向前。
“刘使君,”关羽声音沉稳如钟,“扣留曹公,只会激怒曹操,届时兖州将首当其冲。我大哥袁本初雄踞河北,兵多将广,曹公在邺城反而能牵制曹操。”
刘岱眯起眼睛:“关将军此言差矣。曹操若知父亲在袁绍手中,必先攻兖州以打通北上之路。不如将曹嵩留在兖州,我可与曹操谈判。”
关羽见刘岱不肯让步,突然一声长啸,声震四野。只见他单手举起青龙偃月刀,刀身在阳光下划出一道耀眼的弧线。与此同时,关羽军中鼓声大作,三千精兵齐声呐喊,声浪如雷,震得山坡上的树叶簌簌落下。
刘岱的军队一阵骚动,前排士兵不自觉地后退了半步。刘岱脸色微变,他早闻关羽勇武,今日一见,果然气势逼人。
关羽趁势高声道:“刘使君!关某不愿与兖州兵戎相见,但若执意阻拦——”他长戟一转,指向刘岱,“关某手中这口青龙戟,今日便要饮血!”
刘岱额头渗出冷汗,他环顾四周,自己的军队虽人数占优,但士气明显被关羽所慑。更何况,若真与关羽交战,无论胜败,都将同时得罪刘备和袁绍两方势力。
僵持片刻后,刘岱长叹一声,挥手示意军队让开道路:“关将军请便。但愿他日曹操兵临城下时,将军能记得今日刘岱让步之情。”
关羽收刀入鞘,抱拳道:“刘使君深明大义,关某铭记于心。”
当夜,队伍在野外扎营。篝火旁,曹嵩颤巍巍地走到关羽身边坐下。
“关将军今日威风,老朽佩服。”曹嵩叹道,“只是乱世之中,人命如草芥,老朽这把老骨头,竟成了你们争权夺利的棋子。”
关羽望着跳动的火焰,沉默片刻:“曹公,乱世如此,非关某所愿。但请相信,送您到邺城,或许能避免更多杀戮。”
曹嵩苦笑:“我那不孝子阿瞒,野心勃勃,恐怕不会因老朽一人而改变主意。”
关羽没有回答,只是将手中的酒囊递给曹嵩。老人接过,仰头饮了一口,被呛得咳嗽起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