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7章 陶峙岳:诸位,虽然我们人多,可我们不知道前线的战况。
孙苏中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537章 陶峙岳:诸位,虽然我们人多,可我们不知道前线的战况。,钢盔与热血:德械师抗日风云,孙苏中,奇书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几天后,侦察兵传来消息,日军的大部队正朝着雁门关方向行进。
周正迅速召集各部队将领开会,商讨应对之策。“日军这次来势汹汹,我们不能硬拼。”周正说道,“我们要利用地形优势,打一场伏击战。”陈烈和第五军军长表示赞同。他们开始制定详细的伏击计划,根据地形安排各部队的位置,确定攻击时机和撤退路线。
战斗前夕,战士们都在紧张地做着最后的准备。他们擦拭着枪支,检查弹药,整理着装。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坚毅的神情,虽然知道即将面对的是一场恶战,但没有一个人退缩。
终于,日军的部队进入了视野。他们排着整齐的队列,向着雁门关缓缓前进。当进入伏击圈时,周正一声令下,枪炮声瞬间响起。国民党军队从两侧的山坡上冲下来,对日军展开猛烈攻击。日军被这突如其来的袭击打得措手不及,顿时陷入混乱。但很快,他们便凭借着训练有素的战斗素养,开始组织反击。
双方展开了激烈的交火,枪炮声、喊杀声回荡在山谷间。日军的炮火不断向国民党军队的阵地轰击,泥土被炸得四处飞溅。周正沉着冷静地指挥着战斗,他不断调整部队的部署,应对日军的反击。“注意隐蔽,不要盲目冲锋!”他大声喊道。
在战斗中,524 团的一个连被日军的火力压制,无法前进。连长心急如焚,他看到身边的战士不断倒下,心中充满了怒火。“兄弟们,跟我冲!”他大喊一声,带领着战士们冲出战壕,向着日军阵地扑去。他们用血肉之躯,冲破了日军的防线,为后续部队打开了通道。
然而,日军也在不断增兵,战斗陷入了胶着状态。双方都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战场上横七竖八地躺着许多尸体,鲜血将土地染得通红。陶峙岳将军在后方得知雁门关战斗胶着的消息后,立刻决定派出援军。他挑选了精锐部队,火速前往雁门关支援。
在援军的支援下,国民党军队的士气得到了极大的鼓舞。他们重新组织力量,对日军发起了新一轮的攻击。这一次,他们势如破竹,逐渐突破了日军的防线,将日军逼出了雁门关附近的区域。
战斗结束后,雁门关再次恢复了平静。战士们拖着疲惫的身体,清理战场,掩埋战友的尸体。周正和各部队将领们站在一起,望着这片洒满鲜血的土地,心中感慨万千。他们知道,这场战斗的胜利只是抗战道路上的一小步,未来还有更艰难的战斗等待着他们。但他们坚信,只要国共两党军队紧密合作,团结一致,就一定能够打败侵略者,迎来胜利的曙光。
战后,陶峙岳将军来到雁门关,与周正等人会面。他们一起总结了这次战斗的经验,同时也对未来的抗战形势进行了分析。“我们虽然取得了这次战斗的胜利,但日军不会轻易放弃。我们要继续加强训练,提高部队的战斗力,同时也要加强与友军的合作,共同抵御外敌。”陶峙岳说道。众人纷纷点头表示认同。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各部队开始进行休整和训练。他们总结战斗中的经验教训,改进战术和训练方法。战士们在训练场上挥汗如雨,努力提高自己的军事技能。同时,后勤部门也在积极筹备物资,为下一次战斗做好准备。
雁门关的战斗虽然已经结束,但它成为了国共两党联合抗战的一个缩影。在这片土地上,战士们用鲜血和生命诠释了爱国精神和团结的力量。他们的故事,激励着更多的人投身到抗战事业中,为了国家的独立和民族的尊严,继续奋斗前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