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贼校尉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513章 大浪淘沙,总有人被淘汰,娇软美人,破贼校尉,奇书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王世贞转过头来,意味深长地问徐渭:“文长兄,你叫我查证徐府跟三本禁书的关联?”</p></p>
徐渭无所谓地说道:“元美兄,能查就查,查不到就算。锦衣卫都查不到的事情,有些强人所难了。”王世贞心里明白了,点点头:“那我知道了。”</p></p>
徐渭从旁边拿出一个锦盒,双手递了过去:“元美和敬美回乡,元敬说好是要来相送。可是土默特和永谢布部突然出现异常,元敬奉上谕,出关去了丰宁兴化城,应对此事。</p></p>
走得匆忙,来不及与两位告别。正好在下奉命送他出关,于是得他切切叮嘱,准备了一份议程,在两位离京之时,叫我转交给两位。</p></p>
这是元敬的一份心意,还请千万不要推辞,冷了元敬的心。”</p></p>
王世贞看着那个锦盒,神情复杂,迟疑了一会,伸出双手,接下了这份礼物。</p></p>
“谢元敬的心意。我回乡后,自会写信与他,亲笔表示感谢。也谢过文长兄。”</p></p>
四人最后举起酒杯,汪道昆有些黯然地说道:“我等忙于王事,四下奔波。再聚会时不知何时。</p></p>
且干了这杯薄酒,以后天长地远,大家各自珍重。”</p></p>
坐在出京去码头的马车上,王世贞看着手里的锦盒,黯然失神,无比地惆怅。</p></p>
王世懋好奇地问道:“兄长,怎么了?”</p></p>
再看现在,戚元敬已然封侯,与国同荣。徐渭身居方伯,不日拜相入阁。而你我兄弟二人,却惶然离京。”</p></p>
王世懋安慰道:“兄长,志公禅师有云,‘人生曲曲弯弯水,世事重重叠叠山。古古今今多变故,贫贫富富有循环。’</p></p>
我们兄弟如此,时也,命也。我们能安然离京,也多亏了文长、伯玉、元敬这几位好友的相助。</p></p>
他们飞黄腾达,还念及旧情,足矣了。”</p></p>
王世贞心里很不是滋味。</p></p>
徐渭此举,其实就是一种羞辱,像匕首一样直刺他敏感的心。</p></p>
更是一种恐吓,让他陷入到惶然不安中。但他不想说,不想让弟弟也跟着一起惶然。</p></p>
“敬美,现在真的是大变之局啊!道德文章已然不值一文,皇上看重的是理繁剚剧、张驰驾驭,行王霸之术的经济之才。</p></p>
我们被滚滚大潮,淘汰了!”</p></p>
马车摇摇晃晃地出了朝阳门,王世贞掀开窗帘,回头眺望雄伟的城楼,黯然道:“这城楼,真像一座墓碑啊!</p></p>
多少仁人志士的志向理念,全埋在这里。”</p></p>
另一辆马车上,汪道昆问徐渭。</p></p>
“文长,你突然向王元美说三大禁书案,有何用意?”</p></p>
两人都是智高机敏之人,前后都搞过“情报”工作,察言观色,揣摩人心最擅长不过。汪道昆看出徐渭的“别有用心”。</p></p>
“伯玉兄多虑了,学生只是这么随口一说。”</p></p>
“文长啊,你这么随口一说,元美就记在心里了。他心思敏锐,回乡后肯定是坐立难安。”</p></p>
“伯玉兄开玩笑了,元美与此事无关,他怎么就坐立难安了?”</p></p>
“文长,你休要跟我打马虎眼。查三大禁书,是锦衣卫的事,元美能干什么?你故意说于他听,其实在敲打他。</p></p>
此案必是江南世家幕后所为,徐公和徐府能被怀疑,元美和王家难道不会被怀疑吗?王家也是三吴世家,诗书传承百年。</p></p>
元美在二月初一早朝上那一出,要不是我等旧友竭力开脱,早就如王遴一般,被重重问罪。</p></p>
惶然离京,你还故意敲打一番。元美回去后,肯定是坐立难安。三大禁书大案,一旦被牵扯进去,流放边关都是轻的。王元美可没有门生在朝中做内阁总理。</p></p>
文长,你心里还是有怨恨。”</p></p>
徐渭默然一会,喟然答道:“伯玉,学生心里的积怨,曾经几时,像大火一样,差点把我整个人都给烧死了。</p></p>
原本以为过去了,想不到东南那些士子文人们,还这样作践学生!我徐文长的学问、才干,皇上都赞誉不已。</p></p>
只是此前时运不佳,科试不中,难道要被这些人嘲讽轻视一辈子?”</p></p>
汪道昆体会到徐渭的愤怒,想了一会劝慰道:“文长,得饶人处且饶人。你总归是名教弟子,有些事做得过火,难容于世。”</p></p>
“难容于世?伯玉,你说的那个世?”徐渭反问一句,“你我心里都清楚,圣人的经义,程朱的天理,已经被皇上舍弃了一大半。</p></p>
现在皇上要的是治国理财、富民强兵的经济之才,而不是精通诗词、穷治经义的文学之才。呵呵,他们看不起我,让我难容于世。</p></p>
且看吧,以后到底是谁难容于这个新世!”</p></p>
汪道昆一时无语,想起东南许多好友旧故,精通圣贤经义,擅长诗词文学,以后恐再难有出头之日。</p></p>
他们会像王氏兄弟一样,被滚滚大潮淘汰掉。</p></p>
汪道昆不由地轻叹一声。</p></p>
马车突然停住,前面发生堵塞,拦住了去路。</p></p>
“徐九,看看出了什么事?”徐渭隔着车窗交代着。</p></p>
“是。”</p></p>
过了一会,徐九在车窗外急促地禀告道:“老爷,出大事了!”</p></p>
“出了什么事?”</p></p>
“刚接到急报,高公在临清驿站,没了。前面是他的一些门生故吏,出城门设祭。”</p></p>
“什么!”</p></p>
“高公?是前阁老、户部尚书高拱高肃卿?”</p></p>
“是的。”</p></p>
徐渭和汪道昆对视一眼,满脸的诧异和凝重。</p></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