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1章 自保
甲壳蚁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641章 自保,修仙 辣 高H 浓肉骨科穿越,甲壳蚁,奇书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自保
自保</p>
老和尚的改变比离家之前更大啊。</p>
梁渠心想。</p></p>
离家前。</p></p>
老和尚吃肉,更像某种尝试之举,如今多少投入些真性情。</p></p>
希望早日武圣。</p></p>
回神。</p></p>
“大师,弱之一说何解?”</p></p>
苏龟山亦有困惑:“南疆、北庭,素来为朝廷两大对手,北庭为强,南方为诡,各类凶物层出不穷,将士们疲于应付,何来弱之一说?”</p></p>
“此弱非蛊弱。”</p></p>
“洗耳恭听。”</p></p>
老和尚放下木筷。</p></p>
“老衲昔日游历古蜀,曾去到青衣江旁的一个小村落,村内乡民盛传一女子克夫,新婚燕尔不满七日,丈夫入山采药,跌落山崖,故人见人厌。</p></p>
偏我去观相,见亡夫女子面容姣洁,颧高有肉、口小齿齐、柳叶眉、厚耳珠、眼底清澈,分明是极好的旺夫相。”</p></p>
“哦?”</p></p>
梁渠和苏龟山竖起耳朵。</p></p>
有隐情?“老衲细问之下,获知其丈夫之死,乃新婚之后力不从心,愤慨羞愧,不听其劝阻,执意上山采药补阳,最终失足而亡。”</p></p>
苏龟山不解:“如此一来,村民为何会传其克夫?”</p></p>
“因此妄言为女子亲口传述,使了半块麦芽糖,教旁村孩童编谣传唱,单求自保。”</p></p>
“自保?”</p></p>
梁渠稍加思索,隐隐明悟。</p></p>
寡妇门前是非多。</p></p>
面容姣好,丈夫亡故,年纪轻轻,绝对不少人来夜里敲门。</p></p>
然有克夫的“霉运”傍身,人的胆子就没那么大了,行事之前,先掂量掂量自己的命够不够硬。</p></p>
苏龟山陷入沉思。</p></p>
老和尚继续道:“老衲翻遍史书,大离王朝之前,南方尚无蛊虫一说记载,追根溯源,此词出现,大抵要到大离王朝分崩离析,天下大乱之间。”</p></p>
“详说。”</p></p>
“一家之辞,姑妄言之,姑妄听之。”</p></p>
“无妨。”</p></p>
“老衲以为,彼时人祸天灾不止,许多北方人为躲避祸患,不得已辗转南疆求存,是故迁徙之人繁多。</p></p>
人为糊口,需得粮食,粮食要种,无论愿与不愿,人来了,便抢占了南疆人的土地。</p></p>
加之南方多毒瘴,湿气重,北方人初来乍到,难以适应地方恶劣环境,容易害病。</p></p>
两者关联,彼此之间冲突愈发尖锐,养蛊下毒一说,便成为互相攻讦的说辞。</p></p>
史书值此间隙,陆续浮现有蛊虫记载,却无详细的修行之法,足见蛊毒之道,仍未成真。”</p></p>
苏龟山默默点头。</p></p>
老和尚拨动念珠。</p></p>
“然北方人多强势,武道、商贸、工匠、乃至织物、华服,无一不优越、无一不自信,认为南疆为粗鄙蛮夷,养蛊便成为对南疆人的歧视与厌恶,被歧视的南疆人,一方面向往北方的强势、繁华,另一方面想要保护自己利益,索性认下本为污蔑的蛊虫之说,用以自保。</p></p>
如同青衣江旁的村中女子,纵使克夫名声不好,亦无人敢来侵犯。</p></p>
长此以往,蛊毒之说化作传说,南疆人自己亦难辨真假。</p></p>
有才情的南疆武师自小耳濡目染,逐渐尝试起毒虫同武道结合,自我摸索出一条奇特道路。</p></p>
是故史书记载蛊虫之说,要比成体系的蛊虫之道早上数百年。</p></p>
数千年来,历经南疆武师添砖加瓦,蛊毒之道更有独到之处,诸般蛊虫能耐不可小觑。”</p></p>
“大师见解倒是新奇。”</p></p>
苏龟山耳目一新。</p></p>
头回听说南疆蛊虫的诞生缘由,怪有道理的。</p></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