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蓑烟雨任书海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63章 削藩,大明,我来了!,一蓑烟雨任书海,奇书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半个时辰后,朱祁镇姗姗来迟,他走上正中的九龙御座之上,神情平静,甚至带着一丝若有若无的温和笑意。

他端起酒杯道:“诸位皇叔、皇兄,昨日灵前之事,朕思之再三,痛心疾首。想我朱氏一门,血脉相连,同气连枝,本该是天下表率。些许龃龉,杯酒可释。今日设此薄宴,一为太皇太后致哀,二为…消弭宗室隔阂,重叙天家亲情。来,朕先敬诸位一杯!愿我朱氏子孙,同心同德,共保大明江山永固!”

皇帝举杯相邀,诸王不敢怠慢,纷纷起身,口中称颂:“陛下圣明,臣等恭领圣意,愿大明江山永固!”

杯盏碰撞,发出清脆却空洞的声响。

酒液入喉,却感觉不到丝毫暖意,反而像冰冷的铅水灌入腹中。

酒过三巡,气氛依旧沉闷紧绷。

朱祁镇放下酒杯,脸上的笑容渐渐敛去,目光变得凝重起来。

“亲情要叙,酒要喝,”朱祁镇的声音不高,却清晰地传入每个人耳中,带着一种奇异的穿透力,“然,国事亦不可废。今日召诸位皇叔皇兄前来,除叙亲情外,实有关乎我大明千秋基业、关乎宗室万代福祉之大事,需与诸位共商。”

来了!所有人心头一凛,不自觉地挺直了腰背,目光齐刷刷聚焦在御座之上。

朱祁镇的目光缓缓扫过全场,在襄王、汉王、周王等人脸上刻意停留片刻,才继续道:“自太祖高皇帝分封诸藩,以屏帝室,迄今已近百年。藩屏之制,功在社稷。然,”

他话锋陡然一转,“时移世易,其弊亦日渐深重,藩国日大,拥兵自重者有之;骄奢淫逸,鱼肉地方者有之;更甚者,交通外官,干预朝政,结党营私,几成尾大不掉之势!靖难之役,殷鉴不远!汉庶人(朱高煦)乐安之叛,恍如昨日!此等祸乱根源,皆因藩权过重,势同国中之国!此非朕危言耸听,乃天下有目共睹之事实!”

这番话如同巨石投入死水,瞬间激起千层浪!殿内一片哗然!

虽然削藩之议私下早已流传,但由皇帝在如此场合,当着所有藩王的面,如此直白、如此尖锐地指斥藩王之弊,甚至重提靖难和朱高煦叛乱这等敏感旧事,其震撼和冲击力,远超所有人的想象!

“陛下!”汉王朱瞻圻第一个按捺不住,猛地拍案而起。

他双目赤红,须发戟张,巨大的力道震得杯盘叮当作响,“陛下此言何意?!莫非是在指责我等藩王皆是乱臣贼子不成?!太祖高皇帝分封诸藩,乃万世不易之祖制!陛下今日欲效法建文旧事,行那削藩灭亲之举吗?!”

他带着一股豁出去的蛮横,试图用太祖祖制和建文帝的失败来压服皇帝。

朱瞻圻的爆发如同点燃了炸药桶的引线。

殿内气氛瞬间爆炸,一些本就对朝廷心怀不满、或自恃实力的藩王也蠢蠢欲动起来。

襄王朱瞻墡眉头紧锁,眼神锐利如鹰隼,紧紧盯着御座上的皇帝,试图从他脸上捕捉任何一丝破绽。

朱祁镇面对朱瞻圻的咆哮和满殿的骚动,脸上却不见丝毫怒容,反而浮现出一丝奇异的、近乎悲悯的平静。

他缓缓站起身,玄色龙袍在通明的灯火下仿佛一个深不见底的旋涡。

“汉王叔,”他的声音异常清晰,盖过了殿内的嘈杂,“你言重了。朕非建文,今日之举,亦非削藩灭亲。”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一张张或愤怒、或惊疑、或恐惧的脸孔,“朕,是要‘移藩’!是要保全所有宗亲,是要一劳永逸,解除这悬在我朱氏子孙头顶的利剑!让诸位皇叔皇兄,从此远离是非之地,安享尊荣富贵,再不必担那拥兵自重、图谋不轨的嫌疑,也再不会因一时意气,闹出仁智殿那般贻笑天下的丑闻!”

“移藩?” “保全?” “远离是非?” 这些词像冰雹一样砸在诸王心头。

朱瞻圻怒极反笑:“哈哈!好一个‘移藩’!好一个‘保全’!陛下,你莫不是要将我等都圈禁起来?送到哪里去?凤阳高墙吗?!”

就在他话音落下的瞬间——

“铿!铿!铿!铿!”

一阵整齐划一的金铁甲叶碰撞声,如同闷雷滚过殿外汉白玉的月台,瞬间盖过了殿内所有的喧哗!

殿门轰然洞开!

殿内诸王骇然失色,惊恐地扭头望去。

只见殿外庭院中,不知何时已密密麻麻布满了顶盔贯甲的御前禁军!

刀出鞘,箭上弦,在火把的映照下闪烁着刺骨的寒光!

甲士们沉默如山,冰冷的铁面下只露出一双双毫无感情的眼睛,如同铜墙铁壁,将整个文华殿围得水泄不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历史军事小说相关阅读More+

御兽家族,从剑蝗开始

水青山风

帝道无疆

如丑

仙渊

晨弈

请不要害怕

脚震震

秦天师,你究竟有几个好哥哥

惠祖

戏假成真:演瘾君子这么像?查他

一本正经胡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