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衣过客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51章 轩辕殿暗堂(二),修仙之天罡三十六变,红衣过客,奇书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忽然,令牌红光与某处光纹产生共鸣,整面石壁如水波般荡漾开来。
善营纵身跃入,眼前景象骤然一变——这是一处被隔离封锁的空间,空间内有数个硕大的灵灯,光芒正笼罩着一片十公里见方的山谷,青石板路蜿蜒至云雾深处,两侧古松皆挂着拳头大的夜明珠,在暮色中散发柔和光芒。
这处空间是,独孤信以空间大道剥离的异境,空间法则在此处如蛛网般密布,外人纵破尽外层阵法,若无令牌指引,只会在原地兜转直至力竭。
山谷深处传来潺潺水声,善营拂去衣袍上的尘土,沿着石板路前行。
四周寂静得能听见露珠坠地的轻响,他抬头望向灰蒙蒙的天空,这空间以前是外界的一处山谷,自从被殿主独孤信,挪移到此处后,天空就成这样了,不过空间内有灵脉,不影响在此处的人修行。
善营的脚步随着山风轻扬,踏入山谷时,眼底先漫进一缕缕细碎的流光。
那些宛如星子坠落的光点自云端深处倾泻而下,带着某种神秘的韵律穿梭于天地之间——他认得这是“万里传讯符”特有的微光,如银河碎钻般带着跨越山海的讯息奔赴而来。
山谷深处,有几处飞檐斗拱的建筑静静矗立,而所有流光都默契地朝着同一处汇聚——那是一座九层高塔,每一层飞檐都镌刻着云雷纹,塔顶鎏金葫芦在灵灯下折射出七彩光晕。
“九窍蕴机塔”五个字在灵灯的照耀下闪闪发亮,仿佛每一笔都藏着吞吐天地信息的玄机。
善营望着那些万里传讯符的流光,如归巢的燕雀般没入塔中某层窗棂,唇角不禁扬起几分温暖。
这座耗费无数心血的建筑,此刻正以最温柔的姿态吞吐着天下讯息——第一层收纳凡人书信,第二层贮藏修士密报,第三层连通秘境异动...直至第九层,收藏着那些连时光都不愿褪色的秘密。
这里正是善营与独孤信以百年光阴织就的“天下耳目”--“百晓阁”的总部所在。
这里的每一块城砖都浸透了选址时的考量——山谷藏风聚气,正合“天机不可尽泄”的至理;九层高塔暗合“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的巧思。
善营指尖轻轻拂过塔身斑驳的石纹,善营忽然想起与独孤信第一次勘察地形时,独孤信站在山巅负手而笑:
“世人皆道百晓阁算尽天机,却不知这天下最通透的机巧,从来不在符文玉简里,而在人心聚散间。”
如今再看这万里传讯符的流光织就的“天网”,方知每一道微光里都藏着世人的心事——有游子托符传平安,有宗门飞书问敌情,亦有江湖客千里寄相思。
风起时,塔顶铜铃轻响。善营抬眼望着又一批流光破云而来,忽然觉得这九窍塔不是冰冷的讯息容器,而是个静静聆听世间心跳的老者。
它收过边塞孤烟里的家书,存过深闺镜匣中的情笺,甚至藏着某些不为人知的叹息——那些未说出口的话语,终将在某个合适的时机,顺着塔中某条隐秘的回廊,抵达该去的地方。
“阁主,第三层传讯符匣已满。”小童子的声音打断思绪。
善营转身时,见那孩子怀里抱着个刻满缠枝纹的木匣。
他笑着接过匣子,指腹擦过匣边“念”字铭文——这是独孤信特意叮嘱的细节,每个符匣都要刻上不同的“心”字旁字,让那些跨越万里的心意,从触碰匣子的瞬间便染上人间温度。
踏入塔内,万里传讯符的光影在廊柱间流淌成河。
第一层的执事们正将传讯符按地域分类,指尖拂过符文时,偶尔会轻声念出寄件人附在末尾的短句:“岭南荔枝熟了”,“北疆雪已三尺”,“家门前的桂树又开花了”...
这些琐碎的人间烟火,在灵力流转间被妥善封存,等待某个契机,化作照亮他人世界的微光。
登上第七层时,善营在窗前驻足。
远处云海翻涌,万里传讯符的流光仍在不断坠落,像极了当年“让天下事有处可寻,让天下人有情可寄”的痴念。
如今这九窍塔巍然矗立,檐角风铃替他们说着未曾说尽的愿——愿这世间没有被辜负的心事,愿每道万里传送符的流光都能在未来某个时间,某个地方,满足一个人都愿望。
善营终于在第九层案头展开一张泛黄的舆图,指尖掠过地图上用朱砂圈出的密密麻麻的百晓阁分舵。
万里传讯符的流光就像风一样,穿过塔身九窍,携来千般故事万般情。
善营轻轻合上舆图,忽觉百晓阁早已不是单纯的情报枢纽,而是天下人心里的一座桥——桥的这头是牵挂,那头是回应;这头是离散,那头是重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