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蛇吞象,大战前夕
零度之冰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9章 蛇吞象,大战前夕,抗战民夫:我麾下全是黄埔精英,零度之冰,奇书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君子之交淡于水。
通过短暂的交谈。
方羽同刘志辉之间还算是默契。
“方兄亦是黄埔毕业?”
“黄埔多少期的?”
“志辉不才,黄埔十三期毕业。”
刘志辉一脸激动道。
“额……”
“真要算的话……”
“黄埔无期吧。”
方羽摸了摸鼻翼,应答道。
他所毕业的夏国第三步兵学校的前身是云省讲武堂。
而云省讲武堂现在是黄埔军校第五分校。
按照传承算,说是黄埔一百期或者是黄埔无期都不算错吧?
“方兄倒是诙谐。”
刘志辉笑了笑,倒也没多问。
不过从刚才方羽的诸多谈吐看,他知道方羽绝非一般人。
尤其在战略指挥上,既灵动又精准。
就像上一场战斗,关键时刻穿上鬼子狗屁进行伪装,硬生生地靠近到鬼子五十米处突然用三挺机枪进行扫射。
既胆大心细,又沉稳睿智。
再者看武器……
按照方羽所说,他手底下这些人都是川军被打散后,编入晋绥军的,然后在太塬沦陷后又被打散了。
川军?
川军的武器标准是什么样的,旁人不知道,他还不知道吗?
一双破草鞋,一把老套筒,都是标配了。
就算是编入晋绥军,也是后娘养的,补给根本没有,军饷更是扯淡。
但是看方羽麾下这些士兵呢?
区区二十来人。
在此次战斗打响之前,就装备了三挺机枪。
每个士兵都肩扛着三八大盖,有些士兵还扛着三四支三八大盖。
鬼子的香瓜手雷更是挂满了腰间。
这还是缺枪少弹的川军?
“连长。”
“这是本次的缴获清单。”
“缴获三八大盖23支、南部十四式手枪3支、歪把子轻机枪两挺、子弹两千多发,手榴弹五十多个。”
“除此之外,还缴获了三个掷弹筒,炮弹25发!”
“嘿嘿嘿……”
“咱们也有炮了!”
解国柱抱着一具掷弹筒走过来,眼睛笑成一条缝。
鬼子常备的掷弹筒其实就是八九式50mm掷弹筒。
最小射程120米,最大射程670米。
熟练的掷弹手一分钟甚至能够用一具掷弹筒发射出20~25枚炮弹。
虽然八九式掷弹筒的射程不远,但是胜在足够轻便。
发射筒的重量不足十斤,哪怕是加上两脚架、弹药携行具等等也就二十斤左右。
一个士兵完全可以抱着走,总重量也就和一挺轻机枪差不多。
算是小规模的步兵神器。
一般来说,鬼子的步兵小队会下辖一个掷弹筒分队,装备3具掷弹筒。
八九式50mm掷弹筒算是超轻型的迫击炮,说它是炮,倒也没问题。
“志辉兄可要补充弹药?”
方羽的目光看向刘志辉笑着道。
随着宰杀的鬼子越来越多,缴获也越来越多,方羽麾下这二十来人,现在光是三八大盖就有了五六十支,还有5挺歪把子轻机枪和3具八九式掷弹筒。
再加上还要携带弹药和手榴弹。
士兵们的负重压力太大了。
更别说方羽队伍里还有不少伤兵。
“不…不用。”
“我们弹药还算充足。”
刘志辉连忙摇头,随即欲言又止。
“志辉兄有什么话不妨直说?”
“你我相交的时间虽然不长。”
“但志趣相投。”
“同处于抗战阵营,当互帮互助才是。”
方羽说的其实都是实话。
原本他从心声地图上看到有三十头鬼子追击刘志辉等人的时候就想着过来驰援,然后顺势收拢一波溃兵。
只是没想到这十几个人的溃兵中还有个少校营长。
这就略显尴尬了。
到底是谁收拢谁?
“方兄。”
“不瞒你说。”
“太塬一战。”
“我的营基本上打残了。”
“现在就剩这十数人。”
“不知道能否同方兄一同进退?”
刘志辉抬起头,深吸一口气道。
一个少校营长向一个代理连长发出这样的请求,确实羞愧。
“我以为是什么。”
“当然可以。”
“求之不得。”
“不过这里是不能待了。”
“还是尽早寻一处地方休整才是。”
方羽的目光在刘志辉聚焦良久。
黄埔毕业,自不会差。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