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尔郡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2章 林隙清辉(9),万事浮休,阿尔郡,奇书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易舷被推举成为商会会长那天已经预见自己如履薄冰的任职之路。
上任会长突然暴毙而亡,坊间有不少传言,其中最有名的是死于暗杀。暗杀的原因是沪城的一块无主之地。
沪城租界暗流不断,各方势力相互角力。
在英、德、日三国租界的交界处有一块盖有二层废楼的地皮。因为历史遗留问题一直找不到地皮的主人,所以此地暂由土地局和沪城商会共同管理。
此地面积不大,地理位置却极其优异。
位于沪城第三大广场的中心地段,往前是三国租界交汇点,往后是沪城金融街,往左连接沪城政治中心,再右是沪城富人区与贫民区的交界。
都想要这块地,包括沪城人自己。
早前因为此地,前任商会会长在会议上与这群外国佬起争执,没几天就暴毙而亡,至今死因并未对外公布。前一段时间世界格局变换,没有人再考虑这块地皮。现在国际关系暂且缓和,新上任的德国公使罗尔再次重提这块地皮的归属。
国际上,德意志吃了败仗,急需在有限的地方创造最大的收益。德意志要,英、法肯定不答应,继续参与争夺中。外国势力开始大张旗鼓的算计中国的土地,中国人更不会同意,纷纷声援政府、司令部、土地局和沪城商会,让他们守住寸金之地。
但是要怎么守?
易舷做沪城商会的会长已有半年,内有不服他者给他添麻烦,外有各国租界牵制不断给他施压。现在他们争的这块地成为易舷仕途的命门。
如果易舷处理不好地皮和各国争抢的纠纷,他被卸任不要紧,要紧的是这个位置会被外国人坐上。
罗尔来势汹汹,丝毫不给易舷一丁点喘息机会。
商会的会议厅里烟雾缭绕,很少抽烟的易舷按掉了今天抽的第三根雪茄。
在座的各位是生意人,不会与利益作对。不过这里大多数是中国人,看不得中国的土地被外国人抢自己的地盘,五月的国际之耻还没忘记,这会恨得一个比一个牙痒痒。
有人提议合资买下这块地为商会共同拥有,然而要多少钱才能买下这块在沪城西区中心的地皮?买地皮又要与谁交易才会用法律效应堵住外国人的口?
会上一位老先生已经查找了半个月的资料,还是没有找到几经变迁后这块土地的拥有者,银行、交易所等地也没有关于这块地的买卖记载。
唯一一个有效的信息是,这块土地最后的经手人是一个外国人,是前清时期一个中国人从这个外国人手里买下来的。追溯时间已经是五六十年前的事了。
易舷再次被放在火上烤。
他上,就要倾整个宏鑫之力硬啃下这块地,他无法拿自己的一切去拼一个没有未来的东西。
他退,以后沪城商业体系中不会再有中国人的决策权。沪城的实业受阻,经济命脉将亡。
会议商讨了一周没有结果,三国的小会也开了一周差点拳脚相向。
这块肥肉到底谁能叼上不得而知。
有人找易舷,会上有人燥道:“不知道在开会吗?”
传话的秘书不敢应答,低下头。
易舷让秘书先出去,他需要透透气,强压的气息会把他压死。
玻璃花瓶里的花被换上三两支百合,旁边是一个不大的画板,画板上是沪城的地图。
被红笔圈上的地方是被争论厉害的无主之地,等待它的主人。
易舷带着一身的烟味儿走进来,不想沾染到洁白的百合和躬身看地图的人。
她的视力好像不太好,看什么都要躬着身子要贴很近才可以。
秋天到了,锦徽穿了厚的袄子和袄裙。来沪城的路上着了凉,现在还没好,见到易舷与他打招呼时鼻子还是堵着的,嗓子更细了。
“欢迎回到沪城。”易舷仿佛沪城的主人迎接一位常客。
锦徽笑了:“我才离开一个月,沪城变了不少的样子。楼下是新开的咖啡馆吗?”
马路对面新开了一个咖啡馆,美国人开的,刚开业不久,客流量很大。
“一会我们去喝咖啡。”易舷请锦徽坐下。
锦徽坐下,已然丢下不必要的寒暄与他开玩笑:“你扔下一屋子的人去喝咖啡,岂不是会被他们骂你临阵脱逃。”
易舷靠着办公桌与她挑眉:“我现在已经是临阵脱逃。”
锦徽不同意这个观点:“易会长不会逃,你可是顶着伤都要装健全人的家伙。”
提出初遇确实不那么愉快,易舷都忘了问锦徽,那天是不是被吓到了。
“你都知道了?”
“知道了,易会长现在很难。”
“是啊,又难又没时间。如果你想让我帮你赚钱,我现在是抽不开身呀。”易舷故作惆怅,借用故意的情绪疏解心中真正的苦闷。
锦徽重新看向画板上的地图,思索良久:“易会长带我去看看你画圈的地方吧。”
繁荣之地,大大小小的娱乐场所上挂着不同国家语言的牌子,霓虹璀璨之中,一栋废旧的老楼显得格格不入。
易舷给锦徽解释:“这是一块无主之地,最近被抢得很凶。”
锦徽划下车窗,闻得到老楼里的破旧味道:“这么大的一块地应该很贵吧。”
“是很贵。”
“贵到连你买都要考虑吗?”
易舷笑出声:“你把我当多有钱的人?”
锦徽跟着笑了一下:“你有那么多厂子,肯定很有钱。”
“我要是买下这个地方需要扒掉我一层皮,不,是两层。”
能让易舷倾家荡产的程度,这得多贵呀。
后来锦徽从易舷那得知,这块地的价值并不贵,奈何地处英德租界交汇,又被其他国家公使惦记着,所以才要价那么高的。
当下的锦徽琢磨着这块地贵,复原这栋老楼也贵,开发这块地方也贵。不过易舷曾经教过她,有些东西无法用金钱衡量,价值不是货币。
“易舷。”锦徽叫的是他的名字。
易舷回应她:“怎么?”
锦徽划上车窗非常郑重地看向易舷:“我把这块地送给你吧。”
-----------------
婚事闹得锦徽几天没有看报纸,听到钟明雁说的沪城麻烦事,她翻了积压好多天的各路报纸终于找到大文报报道的一个内容。
上面报道沪城无主之地的争夺,分析这块地的影响力,还附上了这块地的地图位置。
位置有点眼熟。
她叫叶枝过来一起找前几天她们一起收拾的个人财产名录,找到了这块地地契。
这块地皮最后的买卖地契所有人是叶枝的祖父。锦徽的大哥载和的周岁生辰,喜得麟孙的老王爷高兴直接把地皮给了他,还登了记。载和去世后,清点家产时,手握地契的锦徽成为唯一合理合法的继承人。
现在它的主人是锦徽。
而锦徽知道易舷的难处,要送这块地皮给易舷。
富贵格格是真富贵。
不仅是这块地,在沪城她还有其他地契。锦徽表示只要易舷需要,她都可以送给易舷。
纵横金融界见过无数大风大浪的易舷顿时怔住,价值连城的地皮说送就送,锦徽怕不是被骗了。
“既然你是这块地的主人,我们可以拟一份买卖合同,由商会出面与你做交易。”
回到办公室,易舷已经拿起钢笔准备草拟合同。
锦徽说:“我不卖。”
易舷的笔尖停下。
锦徽解释说:“严格说来这是我大哥的东西,我不能卖他的志向。”
买卖土地赚得真金白银不是她想要的,她想要的是维护大哥的志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