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风少年不如你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51章 在暴雨与考试的夹缝里,她寻找着关系的出口,海盐味奶糖,追风少年不如你,奇书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简单的询问了花花,花花的话,似乎啥也没说,似乎啥也都说了,也许思雨应该放下自己的老好人心态了,是过于纠结了些,是时候改做个表态了。
以下是那段话的原文:
有些心里话,我憋了很久了,之前是考试耽误了,更早之前,我也不太知道该怎么说,今天我想好好跟你说一说,以下的任何话语我都是平铺直叙了(字面理解即可):
其实跟我聊天,你也不必太拘谨,我这个人也不太喜欢太过于拘谨的状态,我不喜欢管着别人,也不喜欢被管着,或者张弛有度的被管着,我会更乐意,当然这一定是不同关系里不同的理解,我不擅长也不喜欢平白无故的私聊;
其实我觉得你就不如好好群里聊天,来回切换手机屏幕确实挺麻烦,我一般聊天界面不喜欢切来切去,所以我的理解是:你倒不如就在群里好好聊聊,一定会有人接受这个部分的,你找一个可以理解并接受你的人吧,我不理解可以尊重但我真的很难接受,包括很多时候的聊天方式,其实我都不是很喜欢。
曾经,刚开始的时候,不可否认,我是在你身上曾经有过错觉(这部分我对你表示感谢,确实曾经有过眼前一亮的感觉,也感谢你对我的信任和肯定。)但很可惜后面错觉很快也就破灭了,后面我就一直在观望,很抱歉,我不太喜欢做不确定的事情,所以我会尽可能抽时间看一下,每件事情我多少都在看,我会审视一个人的沟通方式,做事习惯,语言分寸感,面对突发状况时的应对等等,很多小细节是很有预见性的,也就是所谓的以小见大。
我无数次描述过很多次的观点、我的期许,当然以后我也不想再说了,也许就是人与人之间对于信息捕捉以及敏锐度不同吧。这里不展开了,但可以举两个例子:
1、我想要的并不是一个人为了另一个人非得改变成什么样,而是她原本就认为这样是oK的,不然这里面的委屈在以后一定会爆发,我曾经为了你怎么样怎么样,一定会的。
2、我理解的逻辑是:如果我愿意跟一个人接触,对方也曾提出期许了,我喜欢我就开始长期贯彻并践行,哪怕对方并没一开始表态,如果不喜欢那就另当别论;我不太理解的观点就是,对方已经表明态度,提出期许,而是一定要对方怎么怎么样了,才会去做,这里面的先后顺序,我觉得起码我是会很介意的。
关于上次的拉黑删除,包括后来的添加好友。前者是犹豫了好久之后下的决定,后者添加好友是既然你说了,而且是在麦上一直在说,那我就给你个面子,就添加了,后面其实我也不是完全切断了回路,我不清楚别人,但我更了解自己,所以就我而言,如果彻底不存在可能,那么一个字我都不带回的。可是在观察的结果里,我一直在纠结怎么样的方式表达可能更含蓄一些,我犹豫了一晚上,也不怕你笑话,今天我早上七点多睡的觉,这段话是我一点多醒了之后,觉得一定要表达了之后再写的。
这篇文字我尽可能的写详细,如果你觉得有必要,可以认真看完,如果你觉得无所谓,我非常尊重你的任何决定。我其实并不喜欢删除拉黑好友,这个好友如果你觉得可以,保留也行,如果你觉得不舒服,删掉我也行,还是那句话,我尊重你的一切决定,你永远是你,有独立的人格和自主选择权,我可以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我将扞卫你一切说话选择的权利。
我发完这段话,你可以追问,可以表达,但我建议十句话以内的沟通我可以接受;超过十句,请恕我就不回复了。
思雨写完之后,盯着屏幕上的文字,看了一遍又一遍。她停顿了好久,然后关闭了所有通讯工具,她想让自己安静下来,远离这些纷纷扰扰,这样或许就能更清晰的听见自己内心的声音,让自己静下来,也许让自己静下来,很多乱七八糟的事情也会慢慢的能理清好多头绪出来。
一个小时过去了,两个小时过去了,三个小时过去了,转眼就到了五点半了,可是直到现在,这段话思雨还是没能发出去。其实思雨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就是觉得心里还是有些纠结。她逐字逐句地反复看,反复分析,试图让文字婉转一些,既把自己的想法表达清楚,又不至于太过于伤害对方(彼此)。在这纠结和犹豫中,思雨再次陷入了深深地沉思,不知道该如何迈出这关键的一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