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午田心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七十八书 皇上驾崩 新皇登基,安翊卿,言午田心,奇书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随后,他“扑通”一声跪在地上。
额头重重地磕在冰冷的地面上,一下又一下。
仿佛要用这种方式来表达自己内心深处的悲痛与不舍。
“砰砰”的磕头声在寂静的房间里回荡。
那声音里满是绝望与痛苦。
半晌过后,太监含着泪。
上前轻声劝说:“王爷,您节哀啊,保重自己的身子才是……”
在太监的再三劝说下,张旻翊才缓缓停止磕头。
他深吸一口气,试图振作起来。
可脸上的泪痕和红肿的双眼,依旧诉说着他的悲痛。
在太监的搀扶下,张旻翊拖着沉重的双腿,一步一步慢慢走出房间。
他的脚步虚浮,每一步都像是踩在棉花上。
却又仿佛承载着千斤的重量,每一步都艰难无比。
他努力平复着情绪,深吸一口气,用尽全身的力气。
终于吐出了四个字:“皇上驾崩。”
那声音低沉而沙哑,带着无尽的悲痛与疲惫,仿佛是从灵魂深处挤出来的。
这四个字,如同一声惊雷,又似一颗重磅炸弹,瞬间在宫中传开。
各宫听闻,先是一愣,随后脸上纷纷露出难以置信的神情。
紧接着,悲痛如潮水般涌上心头。
有的人捂住嘴,低声抽泣。
有的人呆立原地,眼中满是茫然。
还有的人直接瘫倒在地,放声大哭。
最痛心的莫过于皇贵妃与贤贵妃。
皇贵妃在她的宫中,瘫坐在椅子上,泪水不受控制地夺眶而出。
嘴里喃喃自语:“怎会……怎会如此……”
贤贵妃更是难以接受这个残酷的事实,她在她的宫中。
身体摇摇欲坠,眼神空洞,仿佛失去了所有的生气。
她在后期才真正爱上皇上,本以为能与皇上携手走过余生。
可如今皇上却突然离她而去。
这让她悲痛欲绝,整个人仿佛被抽去了灵魂。
安馨正好在贤贵妃宫中,看着悲痛欲绝的贤贵妃。
感同身受,泪水也忍不住夺眶而出。
她走上前,轻轻抱住贤贵妃,试图给予她一丝安慰。
可此时,任何言语都显得那么苍白无力 。
先皇龙御归天,整个大原沉浸在一片悲恸之中。
遵照皇室传承已久的礼仪规制,一场庄严肃穆的国丧就此拉开帷幕。
自噩耗传出,礼部官员便马不停蹄地开始筹备丧仪。
灵堂搭建在皇宫的正殿,工匠们日夜赶工。
以最快的速度用洁白的绸缎和精美的木雕。
将正殿装点成一座寄托哀思的肃穆之地。
巨大的灵柩安置在灵堂中央。
四周摆满了素雅的鲜花和燃烧的白烛。
袅袅青烟升腾而起,仿佛带着众人对先皇的思念飘向天际。
法事流程更是繁杂精细,僧人们身着袈裟。
整齐地排列在灵堂两侧,口中念念有词,为亡灵诵经祈福。
低沉而悠扬的梵音在皇宫上空回荡,让每一个在场的人都心生敬畏。
他们的诵经声此起彼伏,从清晨到日暮,从未间断,为这场丧仪增添了一份神圣而庄重的氛围。
随着下葬之日的临近,整个城内都被哀伤所笼罩。
送葬队伍浩浩荡荡,皇室宗亲身着白色丧服,面色悲戚,走在队伍的前列。
朝中大臣们紧随其后,他们手持笏板,神情凝重,每一步都迈得缓慢而沉重。
沿途的百姓纷纷跪地,为先皇送行,哭声和叹息声交织在一起,响彻整个京城。
下葬仪式在皇陵举行,这里是历代帝王的安息之所,庄严肃穆,气势恢宏。
巨大的棺椁缓缓放入墓穴,随后,工人们开始填土封墓,将先皇的一生永远地封存在这片土地之下。
整个过程严谨而有序,没有一丝差错,每一个环节都彰显着皇室对先皇的敬重与缅怀。
这场国丧,不仅是对先皇的送别,更是大原历史的一个重要节点。
它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也预示着新的开始 。
先皇的遗旨条理清晰、言辞恳切,字里行间满是对张旻翊的高度赞誉与深切托付。
遗旨一经公布,朝堂瞬间炸开了锅,群臣交头接耳,神色各异。
这时,楚将军大步迈出,单膝跪地。
声音洪亮且坚定地表明自己的拥护之意:“臣愿誓死追随新君,为这江山社稷鞠躬尽瘁!”
他的这一表态,如同在平静湖面投下巨石,激起层层涟漪。
在楚将军的带动下,朝中群臣纷纷响应。
一时间,大殿内跪满了人。
众人齐声高呼:“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声音震耳欲聋,在宫殿内久久回荡。
就这样,在一片庄严肃穆的氛围中。
张旻翊顺理成章地登上皇位。
从先皇手中接过了治理江山的重任,开启了属于他的时代。
登基大典当日,金銮殿被装点得格外庄重肃穆。
巨大的红色立柱上缠绕着金色的绸缎,在微风中轻轻飘动。
殿内的琉璃灯盏散发着柔和的光芒,照亮了整个大殿。
张旻翊身着一袭绣满金龙的华丽龙袍。
头戴冕旒,缓缓走上台阶,每一步都沉稳有力。
他站在龙椅前,目光坚定地俯瞰着殿下的群臣。
眼神中透露出的沉稳与自信,彰显着新君的威严与担当。
那一刻,整个大殿鸦雀无声,所有人都被他的气势所震慑。
新皇登基,万象更新,整个朝堂沉浸在一片庄严肃穆却又隐隐透着期待的氛围之中。
张旻翊端坐在那象征着无上权力的龙椅之上,身姿挺拔,目光如炬,沉稳地扫视着殿下群臣。
他的眼神里,既有对往昔岁月的感慨,更有对未来宏图的展望。
稍作停顿,张旻翊启唇,声音低沉却极具穿透力。
在大殿中缓缓响起:“自即日起,大原国改国号为大郕国!
朕将以天下苍生为念,与诸位爱卿携手并进。
开创一个海晏河清、繁荣昌盛的全新盛世!”
这一宣告,如黄钟大吕,瞬间在朝堂上激荡回响。
每一个字都重重地落在群臣的心间,预示着一个全新时代的开端。
群臣听闻,先是身躯一震,面上闪过震惊与恍然。
紧接着,像是被一只无形的手按下,纷纷整齐划一地跪地。
一时间,大殿内满是衣袍摩挲与膝盖触地之声。
随后,众人齐声高呼:“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那声音雄浑激昂,一声接着一声,似汹涌浪潮。
在大殿内不断回荡、层层叠叠,直冲殿顶,久久不散 。
紧接着,张旻翊神色平静却又透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微微侧身,向身旁的太监递去一个意味深长的眼神。
太监早已练就了察言观色的本事,立刻心领神会。
他恭恭敬敬地双手捧起那卷明黄色的圣旨。
缓缓展开,清了清嗓子,随后尖着嗓子。
以一种极具韵律感的语调,抑扬顿挫地宣读起来:“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贤贵妃乃朕之生母,以无尽慈爱与耐心,悉心呵护。
数十载岁月,含辛茹苦,言传身教,培育朕成人,其品德之高尚。
言行之贤良,堪称后宫之表率,国之典范。
今朕登基,为表感恩与尊崇,特尊为皇太后。
使其母仪天下,尽享世间尊荣,福泽绵延。
皇贵妃久居后宫,温婉端庄,行事向来恪守本分。
深明大义,于宫中诸多事宜,多有襄助。
朕念其多年来的辛勤付出与忠诚,特封为皇太妃。
愿此后安享悠闲岁月,福寿安康。
丽妃性情温柔和善,为人纯良质朴,于后宫之中。
与诸人相处融洽,从未有过半点骄矜跋扈之举。
今晋为丽太妃,望其在往后的日子里,颐养天年,无忧无虑。
至于其余嫔妃,若未得先皇密信予以特殊指示。
册封为太仪淑,安置于后宫之中。
一应衣食住行,皆由内务府妥善安排。
务必确保她们衣食无忧,生活安稳。
倘若有先皇密信所指,内务府官员必须严格依照信中之意。
妥善安排,将相关嫔妃遣送出宫。
此乃先帝之命,不得有丝毫懈怠与差池,若有违抗,严惩不贷。
钦此!”
接着太监宣读另一份圣旨。
“朕之爱妻安馨,天赋聪慧,才情出众。
与朕情深意笃,携手相伴,历经风雨。
朕深感其贤能,特册立为皇后。
入主中宫,掌管后宫诸事。
望皇后能凭借其卓越的才能与贤德。
朕与皇后携手,共图大郕国之大业,庇佑天下苍生。
钦此!”
太监宣读圣旨的声音刚落,群臣整齐划一地撩起衣袍下摆。
“唰”地一声跪地,动作一气呵成。
刹那间,金銮殿内,衣袂飘拂之声不绝于耳。
紧接着,众人齐声高呼。
声音响彻大殿:“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皇后娘娘千岁千岁千千岁!”
这声音仿佛裹挟着无尽的忠诚与敬意。
冲破殿宇的束缚,在整个皇宫回荡,经久不息 。
彼时,五皇子张峰身处黑狱冥牢,当听闻先皇驾崩的消息。
整个人如遭雷击,先是呆立当场,满脸写满了震惊。
随后,悲痛如汹涌的潮水将他彻底淹没,他捶胸顿足,痛不欲生。
可在这悲痛之中,不甘的情绪也在他心底疯狂滋生。
而当得知张旻翊顺利登基,他的怒火瞬间被点燃。
心中的嫉妒与怨恨达到了顶点。
在绝望与愤怒的交织下,他选择了结束自己的生命。
那声不甘的怒吼仿佛还回荡在冥牢之中,却也随着他的消逝而渐渐沉寂。
四皇子张麟与他的母妃在听闻先皇驾崩与张旻翊登基的消息后,身心遭受重创,双双病倒。
在自己的宫中,母子二人一蹶不振。
往昔的意气风发早已荡然无存,只剩下满心的懊悔与自责。
他们回想起过往的种种,那些错失的机会、错误的抉择,如今都成了心中难以释怀的痛。
随着国号的更改,朝堂人事也随之发生了一系列变动。
陈德因其多年来的忠诚可靠,深得张旻翊的信任。
张旻翊一道旨意,将他从侍卫统领调任为三品带刀侍卫,负责贴身保护自己与安馨。
陈德深知这份职责的重大,自上任之日起,他便时刻保持着高度的警惕。
每日清晨,他总是第一个来到宫殿外等候,精神抖擞,眼神锐利地扫视着周遭的一切。
无论是在宫中行走,还是在殿内侍奉,他都寸步不离新帝与皇后。
时刻准备应对任何可能出现的危险,用自己的生命守护着他们的安危。
而苏尘,凭借着出色的能力与丰富的经验,在众多侍卫中脱颖而出,被封为羽禁军侍卫统领。
他走马上任后,迅速投入到工作中,对皇宫侍卫事务进行了全面的统筹与规划。
他重新制定了巡逻路线,加强了宫门的守卫。
还对侍卫们进行了严格的训练,提高了他们的应急反应能力。
在他的管理下,皇宫侍卫队伍焕然一新。
为大郕国宫廷的安全筑起了一道坚固的防线 。
三日后,晨曦破晓,柔和的暖阳倾洒而下。
为巍峨皇宫披上一层金色薄纱。
琉璃瓦在日光的轻抚下熠熠生辉。
反射出耀眼光芒,将整座宫殿映衬得愈发庄严肃穆又不失华贵。
张旻翊身着一袭绣着金龙的华服,衣角与袖口处的丝线在日光下闪烁微光。
沉稳从容地迈出步伐,身旁一众太监亦步亦趋,小心翼翼地簇拥着这位新君。
微风轻轻拂过,撩动他的衣袂。
猎猎作响,每一步都踏出沉稳节奏,举手投足间尽显帝王的威严与气度。
踏入皇后的宫门,安馨早已率领着一众宫女整齐排列,恭敬相迎。
她们身姿轻盈,微微俯身,如风中摇曳的花朵般婉约。
张旻翊见此,微微抬手,动作优雅而不失威严。
轻声说道:“都起来吧。”
随后,他的目光穿过众人,温柔且深情地落在安馨身上。
眼中满是缱绻爱意,仿佛在这偌大的皇宫中,她便是他心中的唯一。
这时,他身旁的太监领会其意,上前一步。
双手毕恭毕敬地高高举起那卷明黄色的圣旨。
圣旨上的金色丝线绣就的龙凤呈祥图案在日光下愈发夺目。
太监清了清嗓子,尖着嗓子,以极具韵律感的语调。
抑扬顿挫地宣读起来:“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朕与皇后安氏,伉俪情深,琴瑟和鸣。
皇后育有一女,自诞生以来,便展露出聪慧伶俐之姿。
眉眼间满是娇俏可爱之态,朕心甚慰。
今特封此女为公主,赐封号泞洝。
望公主日后潜心向学,知书达理。
心怀家国天下,秉持皇室之风范。
为我大郕国增光添彩,不负朕之期许。
钦此! ”
安馨满心欢喜,莲步轻移,盈盈下拜。
双手高高举过头顶,恭恭敬敬地接过圣旨。
她的眼眸中闪烁着喜悦的光芒。
嘴角噙着一抹幸福的笑意。
整个人仿佛被一层温暖而柔和的光晕笼罩着。
在遥远的慕达族草原,安馨的父君母后听闻女儿荣登皇后之位。
孙女又被封为公主,亦是满心欢喜。
广袤的草原上,骏马嘶鸣。
他们的笑声在蓝天白云下回荡。
与草原上的风声、牧歌交织在一起。
满是对女儿和孙女的骄傲与祝福。
几日后,张旻翊依照先皇密信的指示。
有条不紊地遣送先皇的后宫众人。
除了密信中特别提及的嫔妃,其余皆离开了皇宫。
自此,偌大的后宫之中,仅有安馨一位皇后。
她的身影在宫殿的重重楼宇间。
既显得端庄而高贵,又带着几分独有的宁静与从容。
宫中除了安馨,还有尊贵的皇太后、皇太妃、丽太妃,以及两位太仪淑。
张旻翊的妹妹羽安公主张香禾。
天真烂漫,时常在宫中的花园中嬉戏。
年幼的七皇子,也在众人的呵护下茁壮成长。
朝堂之上,老臣们经验丰富。
新臣们朝气蓬勃,共同辅佐着这位新君。
时光匆匆,一年转瞬即逝。
在这一年里,张旻翊始终未再册封任何妃子。
后宫之中只有安馨一人陪伴在侧。
此举引得不少人私下议论纷纷,心生不满。
皇太后虽已年逾四十,岁月在她脸上留下了些许痕迹。
行事也有些力不从心,但仍出于对皇室血脉传承的考量,多次劝说张旻翊扩充后宫。
然而,张旻翊心意已决,无论皇太后如何苦口婆心,他都不为所动。
皇太后无奈之下,也只能选择放手。
毕竟张旻翊已然是掌控天下的新皇,她既不能也不愿过多干涉他的决定。
远在慕达族草原的安馨父君母后,同样知晓了此事。
他们一方面为张旻翊对安馨的深情感到欣慰。
另一方面,也深知皇室后宫的规制和责任。
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他们提笔给安馨写了一封信,言辞恳切地让她劝说张旻翊。
他们虽心疼女儿,却也明白,安馨身为皇后,有些事身不由己。
若安馨能劝说张旻翊扩充后宫,便不会有人指责她善妒。
安馨收到信件后,心中五味杂陈。
她虽满心不愿与他人分享张旻翊的爱,但为了顾全大局,还是硬着头皮劝说。
然而,张旻翊却执意不肯,他望着安馨,眼神坚定而深情,表明自己此生只要她一人。
日子就这样平静地流淌着,直到这一天,安馨忽然感到身体不适。
太医院的太医匆匆赶来,一番仔细把脉后,脸上露出欣喜的笑容。
恭敬地向众人宣告——安馨有喜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