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昌平黑市的偶遇
捅娄子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46章 昌平黑市的偶遇,四合院之有挂绝不低调,捅娄子,奇书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虽然只是定了个方向,但是郝宇杰觉得就像已经完成了一项工作一样轻松。想起网友嘱托的事情。
昌平,沙河镇,李家庄,李富贵,李满仓。
郝宇杰决定提前去踩踩点。否则到那天才去的话,很难及时赶到,如果真的就是那天,那可就惨了。
前世郝宇杰在北京呆了好几年,昌平他也去过好多次,但是现在和后世完全就是两个概念啊。
想到就做,郝宇杰看看时间,快要下午上班了。离开别墅,往轧钢厂走去。
到了厂子里,郝宇杰谁都没见,来到自己办公室,拉开抽屉取出一沓盖好章的介绍信。
毕竟他现在是副科长,又是采购科这种需要东奔西跑的科室,有一些介绍信完全在他职能范围之内。
唯一懊恼的是当时怎么就脑抽把介绍信放抽屉里了呢,这个年代这东西多重要啊,完全就等同于身份证。
带好介绍信,郝宇杰就冲出了轧钢厂,打听到去昌平方向的车都在哪边。这个时候去昌平是没有公交车的,属于长途客运。正常要去客运站,但是在沿途也有一些站点可以上下。
找机会收起自行车,等了一个多小时,才坐上去往昌平的车。票价一元。
郝宇杰暗自吐槽,这价格按照现在的物价来说,有点小贵啊。
一百里地,大部分路都特别不好,晃晃悠悠的,中途有一段路还下过雨,泥泞不堪车陷里了。
所有乘客都下车去推,也没人在乎脚上是不是踩了泥,推完又嘻嘻哈哈的上车继续走。
然后又一次不知道什么原因停了,郝宇杰就看到司机和售票员在车上一个夹空里抬出一铁桶水,加进了车里,也不知道加哪去了,难道是水变油?
车的颠簸和车上夹杂的各种味道,让并不晕车的郝宇杰也感觉到极其的不舒服。只能不断的抽烟来提提神。
这让郝宇杰想起了以前在视频上看到的印度,孟加拉国和非洲等地。
总之这一次行程体验感极差。
晃晃悠悠,走走停停,前世四十分钟的车程硬是走了两个多小时近三个小时。真是酸爽。
下车的时候已经五点多了。想到这个年代可能出门会比较费劲,没想到会费劲到这种程度。
打听了一圈,现在的沙河镇叫沙河公社,李家庄和秦家村一起是红旗大队。要去李家庄,得坐去沙河公社的车,但是不用到沙河公社,中途下车再走五里路。
不过去沙河公社的不是客车,是马车,一天只有两次。
郝宇杰听的都要崩溃了。今天是不可能到李家庄了,只能在昌平住一宿。怪不得秦淮茹很少回娘家,这回一次娘家她早上就得走,折腾一整天。
这个年代坐一整天车可和后世坐一整天车完全不是一个概念,要是再带孩子再拿东西,想想都头皮发麻。
找了一家旅店,拿出介绍信登记,交了四毛钱的住宿费安顿下来。这个时期住宿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旅店,条件非常差,有大通铺和单间,单间四毛一晚,通铺一毛一晚。
通铺就是一个房间里一张木板搭的大床,十多个人在上面挤一宿。而下面公社的旅店又叫大车店,是没有单间的,全是通铺。
另外一种就是招待所,招待所条件就好很多了,都是单间,二人间,三人间,四人间。没有通铺。跟现在的小旅馆差不多,就是装修等各方面差很多。
但是招待所是不对外的,只对本系统出差人员提供住宿。比如铁路招待所,那就是全国的铁路员工到处出差的时候住的,其他人住不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