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因旧恨生灾毒 心主遭魔幸破光
清风随竹影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情因旧恨生灾毒 心主遭魔幸破光,白话西游记【原着无删节】,清风随竹影,奇书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密密黄雾,灿灿金光。密密黄雾,从两侧胁下喷出像云雾;灿灿金光,千只眼中像火一样闪烁。左右看起来像金桶,东西看起来像铜钟。这是仙妖施放的法术,道士展露神通:迷眼朦胧遮蔽天日,笼罩人使气闷;将齐天大圣,困在金光黄雾之中。
行者手忙脚乱,只能在金光影中胡乱转动,向前无法迈步,向后无法后退,向左无法走,向右无法行,往上跳也无法撞破金光,结果摔了一个跟头。他觉得头疼,急忙伸手摸摸,头顶的皮肤都弄软了。他心中焦急地说道:“真倒霉!真倒霉!这头现在不行了!常常能够抵挡刀割斧劈,怎么被这金光弄得皮肉软了?过一段时间肯定会化脓。就算好了,也会是开放性伤口。”片刻之后,他受不了金光的气压,自己又考虑道:“前去不行,后退不得,向左不得,向右不得,往上也无法撞破,这怎么办呢?——只能往下走了!”
好大圣,念咒语,一下子变成了穿山甲,又称鲮鲤鳞。模样真是:
四只铁爪,穿越山石如同刨粉;浑身鳞甲,破山穿岩宛如切葱。双眼明亮,光芒闪烁像双星;嘴巴尖利,锋芒过人如钢钻金锥。药物中有穿山甲,俗称鲮鲤鳞。
你看他硬着头,向地下一钻,钻了二十多里,才露出头来。原来那金光只罩了十多里的范围。他露出原形之后,力气软弱,筋骨酸麻,浑身疼痛,忍不住眼泪流淌,忽然失声叫道:“师父啊!
当年承受教诲出山来,一起西行艰辛劳作。
大海洪波无所畏,阳沟内反而遭遇风!”
美猴王正感伤万分,突然听见山后有人哭泣,他便擦了擦眼泪,转头望去。只见一个妇人身穿孝服,左手托着一碗凉水饭,右手拿着几张烧纸黄钱,一步一声地哭着走过来。行者点点头,深感叹息道:“真正是‘眼泪遇见眼泪,痛苦遇见痛苦’!这个妇人,不知道她为什么哭泣,让我问问她吧。”那妇人不一会就走到了路上,迎面走向行者。行者鞠躬问道:“女菩萨,你为谁而哭?”妇人含泪道:“我丈夫与黄花观的观主因为争论竹竿,被他给了毒茶毒死了。我烧这些陌纸钱,以报夫妇之情。”行者听了,眼泪不禁流下。妇人见了生气地说:“你真是无知无德!我正为丈夫的痛苦而悲伤,你却流泪低头,是在戏弄我吗?”
行者躬身说道:\"女菩萨息怒。我本是东土大唐钦差御弟唐三藏的大徒弟孙悟空行者。因为前往西天,途经黄花观歇马。那观中的道士,我不知道是个什么妖精,他与七个蜘蛛精结为兄妹。蜘蛛精在盘丝洞要害我师父,是我和师弟八戒、沙僧救出来的。那蜘蛛精逃到他那里,背后说了恶言,说我们有欺骗之意。道士就把毒药茶倒给我师父、师弟和马一起喝,陷害他们在他的观察下。幸好我没有喝茶,摔碎了茶钟,他就和我打起来。正在争斗中,那七个蜘蛛精跑出来吐丝绳,把我捆住,但我运用法力逃脱。问土地神得知他们的真身,然后我又用分身法扰乱丝绳,把妖怪拖了出来,一棒打死。这道士便和他报仇,拿着宝剑与我战斗。战斗了六十回合,他败了阵,便脱下衣裳,从两胁下放出千只眼睛,闪耀着万道金光,将我困住。所以我进退两难,才变成穿山甲从地下钻出来。正当我悲伤之际,忽然听见你在哭泣,因此前来询问。见你为丈夫烧这些纸钱回报,而我师父丧命,无法报答,所以心生悲伤。绝对不敢戏弄你!\"
那妇女放下水饭和纸钱,对行者行礼说:\"请不要生气,我不知道你是遇难者。刚才根据你的叙述,你并不认识那个道士。他原本是一个百眼魔君,又被称为多目怪。既然你有如此幻化之术,摆脱了金光,与他战斗了这么久,必然有特殊的神通,只是还无法接近那个家伙。我告诉你,去请一位圣贤,他可以破解金光,降伏道士。\"行者听了连忙施礼道:\"女菩萨知道这个事情的来龙去脉,烦请赐教。如果真的有那位圣贤,我去请求他,解救我师父之困,也替你替夫报仇。\"妇女说:\"我就告诉你,你去请他降服这个道士,只能达到报仇的目的,恐怕无法救你师父。\"行者问道:\"为什么无法救?\"妇女说:\"那家伙用的毒药极为厉害,倒入人体之后,三天之内,骨髓都会腐烂。你现在回去可能已经来不及了,所以无法救治。\"行者说:\"我会快速行走,无论他在多远的地方,千里之内只需半天的时间。\"女子说:\"既然你会快速行走,听着我的指示:从这个地方到那里有千里之遥。那边有一座山,名叫紫云山。山中有一个千花洞,洞里住着一位圣贤,名为毗蓝婆。他能够降服这个怪物。\"行者问道:\"那山位于何方?从哪个方向去?\"妇女用手指指着说:\"就在南方直上去。\"行者回头想看时,那妇女早已经不见了。
行者急忙行礼说道:\"请问您是哪位菩萨?我这个弟子糊涂了,无法认出您,千请留下名字,以便感谢!\"只见半空中叫道:\"大圣,是我。\"行者急抬头看时,原来是黎山老姆。他赶到空中道谢:\"老姆您何从而来,给我指点迷津?\"老姆说:\"我刚从龙华会上回来,看到你师父有难,假扮成孝妇的身份,借夫身之名,救了他一命。你快去请那位圣贤。但是不要说我指点你,那位圣贤有点怪人。\"
行者向老姆道谢辞别,展开筋斗云,随即来到了紫云山上。他稳定了云头,看见了千花洞。洞外:
青松掩住美景,翠柏环绕仙居。绿柳盈满山道,奇花布满溪渠。香兰围绕石屋,芳草映染岩崖。流水连绵碧泽,云封古树幻虚。野禽的声音响亮,幽鹿悠闲地行走。婆婆竹枝枝繁盛,红梅叶叶舒展。寒鸦栖息在古树上,春鸟在高樗树上叽喳。夏天麦田丰收广,秋季禾苗遍地馀。四季间没有落叶,八个节令满是花朵。经常会有祥霭连结天际,祥云常挂在太虚间。
行者欢欢喜喜地走进去,一步一景,看不尽无边的美丽景色。他一直向里走,却没有看到一个人,一片宁静,连鸡犬的声音也没有。他暗想:\"圣贤大概不在家。\"他又进了几里,看见一个女道姑坐在榻上。你看她的模样:
头戴五彩锦帽,身穿一件金色袍子。脚踩云尖凤凰履,腰系双穗绦带。脸上显露着秋天的容颜,声音像春天燕子社前的娇叫。她对着行者说话。她的腹内通晓佛教的三乘法门,内心常修行四谛的教义。她悟出了空性的真实果实,修练成自由自在的境界。她就是千花洞中的佛毗蓝菩萨,名声崇高。
行者止不住脚,近前叫道:“毗蓝婆菩萨,问讯了。”那菩萨即下榻,合掌回礼道:“大圣,失迎了。你从哪里来的?”行者道:“你怎么就认得我是大圣?”毗蓝婆道:“你当年大闹天宫时,普地里传了你的形象,谁人不知,哪个不识?”行者道:“正是‘好事不出门,恶事传千里’。像我如今皈正佛门,你就不知道了!”毗蓝道:“几时皈正?恭喜!恭喜!”行者道:“最近敢脱离危险,保护师父唐僧上西天取经,师父遇到黄花观道士,将毒药茶药倒。我与他赌斗,他就放金光罩住我,是我运用神通逃脱了。听说菩萨能够消除他的金光,特来请教。”菩萨道:“谁告诉你的?我从去参加盂兰盆会,已经三百多年了,从未出门。我隐姓埋名,更没有人知道,你怎么得知?”行者道:“我是个地理鬼,不管在哪,我自己都能找到。”毗蓝道:“也好,也好。我本来不愿去,但今天大圣前来,不可以拒绝求经的善事。我愿与你同去。”
行者谢过了,道:“我太无知了,擅自催促,但不知道你是否带了什么兵器?”菩萨道:“我有个绣花针,能破解那个道士的法术。”行者不禁说道:“老夫人误会了我!早知道是绣花针,就不必麻烦你了,我自己有一大堆。”毗蓝道:“你那绣花针,无非是钢铁金血针,不能使用。我的这个宝贝,不是钢铁,不是铁,不是金,而是我儿子昴日星官一字一眼炼成的。”行者道:“你儿子是谁?”毗蓝道:“我儿子就是北斗七星之一。”行者惊讶不已。早看见金光闪耀,就回向毗蓝道:“金光的地方就是黄花观。”毗蓝便从衣领里取出一根绣花针,看起来粗细像眉毛,有五六分长短,拿在手中,朝空中扔去。片刻后,发出一声轻响,金光破碎了。行者高兴地说道:“菩萨,真是神奇,真是神奇!寻找针,寻找针!”毗蓝将针托在手心里道:“这是吧?”行者随即托住云头,与毗蓝一起进入观内,只见那道士合上了眼睛,不能迈步。行者骂道:“你这泼怪装瞎子吧!”从耳朵里掏出棒子就打。毗蓝拉住他道:“大圣别打。等你师父醒来看看再说。”
行者径直来到后面的客位里看时,他们三个都躺在地上,吐着痰沫。行者流下了眼泪道:“怎么这样糟糕!怎么这样糟糕!”毗蓝道:“大圣别难过。这还是我今天出门积下的福报。我这里有解毒丹,给你三颗。”行者转身行礼求取。那菩萨从袖子里取出一个破纸包,里面装着三颗红色的丸子,递给行者,教他放到嘴里。行者把药撕开,夹在每一个牙缝中,每个人吞下了一颗。须臾,药味进入腹中,就一起呕吐,吐出了毒气,保住了性命。那猪八戒先爬起来说:“真把我憋死了!”唐僧、沙僧也醒了过来说:“头晕啊!”行者道:“你们的茶里中了毒。多亏了毗蓝菩萨救了我们,快都来道谢。”唐僧鞠躬整理衣物,向菩萨道谢。
八戒说道:“师兄,那道士在哪里?等我问问他,为何这样害我。”行者将蜘蛛精的事情说了一遍。八戒愤怒地说:“这个人既与蜘蛛为姐妹,一定是妖精!”行者指着说:“他就站在那殿外装扮成瞎子。”八戒拿着钯子准备打他,却被毗蓝拦住说:“天蓬不要生气。大圣知道我洞里没有人,让我收他去看守门户吧。”行者说:“非常感谢您的大恩大德,我绝对服从!只是请让他显出原形,我们看看。”毗蓝说:“很容易。”于是她走向前,用手一指,那道士扑倒在地,现出原来的身形,原来是一个七尺长短的大蜈蚣精。毗蓝用小指头挑起他,乘坐祥云,径直去了千花洞。八戒发愣说道:“这个姐姐还真厉害,怎么就降伏了这么凶恶的妖怪?”行者笑道:“我问他有没有什么兵器可以破解他的金光,他说有一根绣花针,是他儿子在太阳眼里炼制的。而且他告诉我他儿子是昴日星官。我想昴日星官是一只公鸡,这个老姐姐肯定是一只母鸡。鸡最擅长对付蜈蚣,所以她能够收服他。”
三藏听了非常敬佩,说道:“徒弟们,收拾好准备离开吧。”沙僧就在里面找来一些米食,准备了一些斋供,大家都吃得饱餐一顿。牵着马,背起行李,请求师父出门。行者从菩萨的厨房里放了一把火,把整座观烧得灰烬,然后继续前进。正如俗话说的:唐僧得到菩萨的指点,解除了许多的魔障。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