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书架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40章 凤凰装:罗源文化的绚丽华裳,坐公交车游遍全中国,一个书架,奇书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第140章 凤凰装:罗源文化的绚丽华裳
酒足饭饱后,我们继续在步行街上溜达。
一处角落,一位老伯正专注地摆弄竹编。他面前的筐里,躺着几个歪歪扭扭的螃蟹造型。
我这人向来对新奇玩意儿充满好奇,看到这场景,立马三步并作两步凑了过去,操着那半吊子的罗源方言,扯着嗓子就问:“老伯,介个是艺术品噻?”
老伯抬起头,瞅了我一眼,咧开嘴,露出一口被岁月染黄的牙齿,操着地道的罗源方言,笑得前仰后合:“哎呀呀,后生仔,这哪是什么艺术品哟,这是给我那调皮捣蛋的小孙子编的玩具嘞!你瞧这钳子,还会动哩!”
说着,老伯拿起一只螃蟹玩具,轻轻一掰,那钳子就灵活地开合起来,冷不丁地顺势夹住了我的衣角。
我毫无防备,吓了一跳,下意识地往后一躲,脚下一个踉跄,差点摔个狗啃泥,引得周围人一阵哄笑。
我涨红了脸,尴尬地挠挠头,心里又气又觉得好笑。
老伯见状,笑得更欢了,一边笑一边说:“莫怕莫怕,它就跟我那小孙子一样,爱调皮捣蛋罢咯!”
我定了定神,看着老伯熟练的动作,满心羡慕,厚着脸皮说道:“老伯,您这手艺太牛啦!快教教我呗,我保证好好学,以后说不定也能编出这么好玩的东西。”
老伯爽快地答应了,拿起一根竹篾,开始耐心地教我编小鱼。
我依葫芦画瓢,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可编出来的东西歪七扭八,完全不成样子,说是鱼,倒不如说是一团乱糟糟的线。
老伯瞅了瞅我编的 “四不像”,眼睛笑得眯成了缝,调侃道:“后生仔,你这鱼比我家那老黄牛还壮实嘞!这要是放到河里,不得把河都给撑破咯!我看你这鱼啊,得叫‘胖墩鱼’,估计连游都游不动。”
周围的人听到老伯的话,笑得更厉害了,有人甚至笑出了眼泪。
我撇了撇嘴,有些不服气地说:“老伯,您就别笑话我了,我这不是第一次学嘛。我就不信我学不会,您再教教我,我肯定能编好。”
老伯收起笑容,神色变得有些凝重,说道:“后生仔,这竹编手艺在我们罗源可有年头咯,传了八代人嘞。过去畲族阿公打猎用的竹箭,就是靠这手艺编出来的。
在以前,这可是养家糊口的本事,家家户户都得会点。现在啊,愿意学的年轻人越来越少喽。
而且啊,这竹编手艺里,还融入了我们罗源独有的‘祈福纹路’,老一辈人说,编进这些纹路,就能保家人平安。你看我编的这些小玩具,都带着这纹路呢。”
我听着老伯的话,心中不禁涌起一股对传统手艺的敬意,说道:“老伯,您可得把这手艺好好传下去,这么好的东西,失传了太可惜。要不我拜您为师,您多教教我。”
老伯笑着摆摆手,说:“拜师就不必啦,只要你有兴趣,随时来问我。现在的年轻人,都喜欢新鲜玩意儿,能对这老手艺感兴趣的可不多喽。”
我一边帮老伯收拾散落在地上的竹篾,一边继续跟老伯唠嗑:“老伯,您编这个多久啦?我小时候也试过编东西,可总是搞砸。我感觉我就没这手工的天赋。”
老伯笑着回忆道:“我从十几岁就开始学竹编,到现在都几十年咯。
一开始我也跟你一样,啥都编不好,可只要肯下功夫,多练习,自然就会了。
你看我现在编这些,都是熟能生巧罢了。
以前,我们还会根据不同的时节,用不同颜色的竹篾编东西,比如春天用嫩绿的竹篾,寓意万物生长;
冬天就用深褐色的,象征沉稳内敛。现在知道这些的人也不多啦。你要是真想学好,可得多花点心思。”
我听得津津有味,时不时插几句嘴,逗得老伯哈哈大笑,原本平淡的编竹编过程,在欢声笑语中变得趣味十足。
告别老伯时,我紧紧握住老伯的手,诚恳地说道:“老伯呀,今个儿真的太感谢您嘞!
您教我编竹编,还给我讲了这么多宝贵的事儿。我是打从心底喜欢上这竹编手艺啦,往后我肯定常来罗源找您,跟您好好学。
您可得多担待着我这笨手笨脚的,千万不能嫌我烦哟。”
老伯用力拍了拍我的手背,满脸笑意地回应:“哎呀呀,后生仔,你有这心就好嘞!我就盼着有人能把这老手艺接过去,你尽管来,我保准把我知道的都教给你!”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