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8章 赵佶的难堪和气闷
一眼万念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488章 赵佶的难堪和气闷,这个大宋,女妖好多啊,一眼万念,奇书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还在北国做俘虏的时候,赵佶就无数次的听到了那位摄政王的传说,耳朵都听出茧子了。
乃至于他之所以能从五国城被带到燕云前线,本质上也是因为那位摄政王翻手为云覆手为雨,连番大胜,搅弄的金国人心不安,想把他做个筹码来运作的。
只是后来被刘宴所救,算是意外。
而这从北国逃到宋境的一路上,关于那位摄政王的传说也越来越多,越来越细,甚至于真假难辨。
斩杀天神,降服妖龙,奇袭西夏,威压海外。乃至于金国四位护国真龙被他砍了三个,就剩下一个立国的分海君了。
而且与这些赫赫闻名的功绩相伴的,则是各种各样离谱的风流韵事。
比如什么雷峰塔和青蛇白蛇的传说,什么收降了整个女儿国,还有在各地搜罗美女,甚至于靠着引诱人家女儿逼迫大将投降之类的传闻。
当然,这些所有的传闻中最劲爆的自然是摄政王圈禁皇家女眷,还一口气娶了九个公主的事儿。
在民间,那些太后、皇后、公主和摄政王之间的传说都被编排的不忍直视了。
不得不说一句,大宋民间的风气还是很开放的。其他的不说,仁宗皇帝“狸猫换太子”的传闻都能经久不衰,更何况摄政王把皇家女眷一网打尽的这种事儿?
民间粗鄙之人加上自己的各种想象,搞出来的传闻越来越离谱,赵佶可是实打实的听过不少的。
而且最关键的是,每当那些民间俗人说到这一点上,都必须得说一句,为何摄政王能把皇家女眷一网打尽,而那些相公、朝臣、官员、武将们都没什么话说呢?
也没人去造反,没人给赵宋皇家出一口恶气,没人在光天化日之下怒斥摄政王贪色无度呢??
因为那些女人当初是被赶出来的!
被人赶出来的?
还用说嘛?明面上是被当初的何粟、孙傅两位相公赶出来的。但是皇宫的主事者不发话的话,两个相公敢做这种事儿?
人都不是傻子,大宋朝的相公虽然位高权重,但也真没高到这份上。
归根结底还是皇帝!是两位皇帝!一位太上道君皇帝,一位太上渊圣皇帝!
父子俩在国难之际把家里的女人全都赶出来,要送给金人给自己挡灾!
后来这群女人被摄政王救下,带回了自己家里。就算是玩出花儿来了,谁还能有什么话说?
据说,渊圣皇帝刚刚回来那段时间,在涿郡赵氏老家,连个粗使丫鬟都招不到的!
后来到了东京明学宫里当教书先生,也只能招男仆,一个女仆都招不到。
连青楼里的妓子都不做他的生意!
渊圣皇帝毕竟只当了一年的皇帝,与之相比,道君皇帝的名声更差。
每次摄政王的风流韵事传说之中,都会伴随着道君皇帝成为某种背景板或者反面教材。
连带着天下间当道士的都被连累了名声,毕竟道君皇帝是道教教主,有这样一个教主在,道教风评急转直下。
现在很多人家里做法事都只找和尚不找道士了。有些没办法的招来道士做法事,都把家里的女眷藏的严严实实,不让人见。
道士们也真是无言以对。
没办法,宋人重名,名声一旦臭了,想要再捞起来可就真难了。
摄政王好涩天下皆知,不过这并不是什么大毛病。哪个男人不好涩?对于这一点,谁都没脸说谁。
道君皇帝当年的风流韵事也是名满天下,他和李师师之间的事儿甚至于成了某种模版了。
不过事到如今,道君皇帝跟摄政王比起来,就成了某种笑话。
跟了他的女人,到最后是要被赶出来,生死难料的。而跟了摄政王的女人,如今已然名动天下,呼啸苍宇,在战场上大放异彩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