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风刀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390章 太子、陇王、世子,一人持枪,万世名,随风刀,奇书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时间就这般悠悠过去了两个月。
林渊回到京师陪伴宸宁待产两月。
清早,雾未散,魏王府后院的青石板上凝着露珠。
林渊一袭素白劲装,手中一杆木枪挥舞而动,脚踏罡步。
枪锋破空,惊起几只檐下栖雀,枪凤掠回时,又带起细碎水珠,在熹微晨光中折射出点点晶亮。
宸宁的临期愈发近了,觉都少了许多,此时倚在廊下,看着丈夫舞枪,素手捧一盏清茶,目光随着他的枪招流转,茶烟袅袅,却都避开她姣好的面容。
她觉得这样的日子甚好,如果能一直持续就好了。
这时,王府长史匆匆穿过垂花门,脚步轻碎而快,面带笑意,这名长史是女官,她从公主府带来的。
\"世子殿下、世子妃娘娘,司隶府急报——陇王殿下亲军已至蓝田大营,午时就会入京!\"
林渊收枪,舞动半个多时辰,额头上一滴汗珠也没有。
对这消息并不意外,早在几天前他就有所预料。
三日前,陇王哨骑报告京师,陇王已过了潼关,不久就将抵达,只是没想到行军如此迅疾,看来他也急着回京复命。
说来也是,这次可是正儿八经的灭国之功,还是他一人独享,风光不可一世啊。
从今以后,‘陇王赵雨镰’五个字,将会清清楚楚镌刻在丹青史书上,他会被世人奉为战神,被陛下倚为肱骨。
甚至于,还有可能进武庙。
武庙与文庙相对,祭祀的皆是古之名将。
为首之人历代不同,但总体有谁却是差不多的。
“备朝服。”林渊略一沉吟,“要那套新制的杏黄袍,正式些。”
他随手一抛,将木枪丢回兵器架,转身朝宸宁走去。
“大哥回来了,我得去迎一迎他,夫人好生在家等我。”
宸宁公主的声音混着茶香飘来,轻啐道:“我又不是小孩子,能跑到哪里去?”
“我行动不便,替我好好看看他,打了这许久的仗,他肯定瘦了……”
林渊接过她递来的茶盏,“好。”
宸宁叹了一声:\"大皇兄比我们大上几岁,小时候,他开府最早,总是威风八面,每次进宫都会给我们带许多新奇玩意。\"
“我最喜看书,他每次给我准备的,都是古书珍籍。”
“他曾在西北驻守,这一次也是从西北归来,不久之后应该又要走,下一次再回就不知是何年何月了……”
话语勾起旧事,那时先帝也尚在,当今陛下仍是太子,兄弟姐妹都还住在东宫,关系很好。
伴随着长大,反倒疏远了。
林渊默默喝茶,趁着空隙听她唠叨。
人在某些重要时刻,回忆也是一种缓解。
午时,京师正门,光华门。
场面人山人海,浩浩荡荡。
朱雀大街洒扫一新,五城兵马司的官兵沿街列队,百姓挤在街边翘首以盼。
林渊骑马过东市,见茶楼外高悬新制的水牌,金粉大字书着\"陇王破赵三十六城\"的说书预告,在晨光中熠熠生辉。
欢迎民众从城内排到城外十里亭,文武百官按品肃立。
太子身着杏黄朝服立于最前,腰间蟠龙玉佩被他无意识抚摸得流转温润光泽。
林渊注意到,这位储君殿下频频整理衣冠,眼底藏着掩不住的期待。
看来,当上太子之后,他与皇长子赵雨镰也真的和解了。
巳时三刻,远方尘烟渐起。
先是一队斥候如离弦之箭奔来,紧接着是黑压压的亲军铁甲方阵,当那面褪色的玄色大旗终于映入眼帘时,礼官高诵凯旋词,随驾仪仗奏乐,声震云霄。
陇王赵雨镰策马行于阵前。
他果然比离京时瘦削许多,鬓角染霜,眼角新添的纹路里似还藏着塞外风沙。
唯有那双眼眸,仿佛变成了鹰目。
在触及赵雨岸与林渊身影时,顿时微微一亮。
他跳下马,跑步上前,甲胄铿锵作响。
\"臣,参见太子殿下。\"
铠甲下垂声沉闷响起,赵雨岸快步上前,一把托住正要行礼的长兄。
大声道:“皇兄为国征战,辛苦!”
“今日凯旋,当受百官拜贺,京师万民欢呼。”
随着他声音,后方出城迎接的文武顿时颂扬起灭国功绩。
赵雨镰哈哈一笑,挥手之后脸上很是得意。
但却不主动谈及,反而问候起太子赵雨岸国事,又问了林渊家事。
三人走路进城,身后跟随仪仗绵延数里。
进了城,城内百姓的高涨热情这是才完全展露出来。
当陇王的战马穿过欢呼的人群,楼阁上不断有鲜花抛下。
不少听闻了市井说书的少妇少女,尖叫声仿佛要穿破耳膜。
望着陇王的英武姿态眼波流转,脸蛋红扑扑。
有胆大者,设置往下抛去绣球。
赵雨岸挤眉弄眼笑道:“大哥若相中哪个,尽管告诉弟弟,我来安排。”
林渊看着这不正经的太子,想起自己初入京师时,正是他带自己去逛得流金河青楼,不禁摇头失笑。
名声响动京师的赵雨镰,对此却是相当欣然接受,他的王府后院名额可还没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