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雕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66章 各方反应,傲世三国,金雕,奇书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此计确实绝妙!一来,能让我等避免在这乱世中孤立无援、独自抗衡强敌,从而大幅降低可能遭受的损失;二来,还可趁此良机,暗中探察各方势力的虚实与底蕴。其三,与权健联合,董卓及其麾下势力覆灭的几率将大大增加,当真是一箭三雕之良策!”田丰捋着胡须,目光睿智而沉稳,缓缓说道。
张铮微微颔首,眼中闪过一抹赞赏,朗声道:“我亦觉此计甚妙。不知诸位还有其他见解吗?”
众人相互对视,纷纷抱拳,齐声应道:“我等并无异议。”
“好!既然如此,便依此计行事。”张铮果断下令,正欲部署后续行动之时,只见高虎脚步匆匆,大步跨进营帐。
他身姿挺拔,抱拳拱手,神情恭敬而急切地说道:“大人,刚收到关将军的急件!”言罢,便将手中的绢布呈上。
张铮抬手接过绢布,展开后便专注地看了起来。须臾,他嘴角微微上扬,浮现出一抹意味深长的笑容。
田丰见张铮这般莫名的神情,心中好奇顿生,忍不住开口问道:“大人,云长在信中究竟说了何事?您缘何露出这般笑容?”
张铮抬起头来,轻轻抖了抖手中的绢布,语气带着几分感慨:“方才我等还在商议联合各方势力,一同讨伐那董卓逆贼,没承想,已然有人先行一步了。”
“什么?!”众人听闻,皆是又惊又疑,脸上满是不可置信之色 。
只见他神色凝重,手中紧握着一封信件,缓缓开口道:“诸位,这是袁绍特意要云长转交给我的信件。”
说着,他将绢布递给田丰,继续说道,“这里面不仅有他的亲笔信,还复写了一份皇帝的讨贼董卓密旨。”
众人听闻,皆是一惊,纷纷凑近看。田丰说道:“信中所言,皇帝秘密派人给他送来密旨,要求他联合各方势力,即刻共同来京勤王,讨伐董卓这逆贼。”
王栋眉头紧皱,满脸疑惑,忍不住说道:“董卓的罪行,我们还是前些日子从何太后口中得知的,本以为我们已是最早知晓的一批人了,万万没想到袁绍居然比我们还早知道。可真是奇了怪了,他究竟是怎么得到皇帝密旨的呢?”
王朗轻轻抚着胡须,脸上露出一丝不以为然的神色,说道:“这有什么好大惊小怪的。你们可别忘了,袁绍家族的政治地位那可是高得很呐!连续四代人都位列三公之位 。”
他稍作停顿,端起茶杯轻抿一口,继续娓娓道来:“袁绍的高祖袁安,在汉章帝时任司空、司徒,当年他审理楚王谋反案,公正严明,不偏不倚,那可是闻名天下,也正是从那时起,奠定了袁氏家族的根基。”
“袁安之子袁敞,在汉和帝时虽短暂代理司空之职,任职时间不长,可在朝中众人心中,他也是被默认为三公之一的。”
王朗放下茶杯,比划着手势,讲得绘声绘色,“到了袁安之孙袁汤,那更是了不起,在汉桓帝时期,历任司空、司徒、太尉,是袁氏家族中唯一将三公职位都做了个遍的人物,还被封为安国亭侯。”
“至于袁汤的两个儿子袁逢和袁隗,袁逢担任司空,袁隗担任太尉,手握军权,位高权重。而且袁氏的门生故吏遍布朝野,早已形成了一个庞大无比的官僚网络。就连外戚和宦官集团,平日里见了袁氏家族的人,都得礼让三分。有如此庞大的实力做支撑,皇帝选择交给他,也算是顺理成章的事情吧?”
王栋满脸惊讶,忍不住出声:“着实没想到,这袁绍的家族背景竟如此深厚。”王栋出身壶关县小吏,一路摸爬滚打才升至如今的职位,平日里鲜少有机会接触到袁绍这般高高在上的大人物,对其所知极为有限,今日听闻袁绍家世,内心满是震撼。
与王栋截然不同,王朗身为汉末闻名遐迩的经学家,早年曾拜在太尉杨赐门下潜心求学。凭借对经籍的精通,他被朝廷授予郎中一职,长期游走于上层社会,对各路达官显贵的底细自然了如指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