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溪听水夜半更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四八五章 宝岛台湾,学名张好古,东溪听水夜半更,奇书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到了万历朝,当朝廷决定重建三大殿时,工部便秘密派遣了一批匠人前往台湾,专门采办这种优质的红桧木材。这些匠人不辞辛劳,历经艰辛,终于成功地将大量的红桧木材运回了大陆。
如今,我们在皇宫的太和殿中还能看到那些梁柱,它们或许就隐藏着来自台湾的良材呢。这些梁柱见证了历史的沧桑变迁,也展示了工匠们的高超技艺和对材料的严格挑选。
不仅如此,还有一本名为《东番记》的书籍,详细地描述了台湾的农业情况。书中提到,台湾的禾稻可以一年两熟,而且不需要施肥就能获得丰收。闽南的老农们看到这种稻种后,惊叹于其“粒大而长”,于是将其引种到了漳州,并称之为“大员稻”。
到了本朝,这种“大员稻”已经在闽南地区广泛推广开来,相比本地的品种,它的产量增加了两成之多,给当地农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
此外,荷兰人所着的《热兰遮城日志》中也有相关记载,说明在明代时期,汉人移民已经在台南地区开始种植甘蔗了。这种甘蔗的茎干如同竹子一般,汁液甘甜如饴。福建的商人们将台糖运到宁波进行加工,制成了一种叫做“冰砂糖”的甜品,然后再将其贩卖到京师。王公贵族们对这种“冰砂糖”趋之若鹜,都以能够品尝到它为一种荣幸。
《闽中海错疏》载台湾海产\"多中土所未见\"。万历举人屠本畯亲赴澎湖,记\"龙虾大如儿臂,壳色五彩\";\"九孔螺纹如篆刻,肉脆而甘\"。当时闽菜\"东壁龙珠\",即以台湾龙虾为珍料。
抗倭名将沈有容《闽海纪事》提及,台湾沿海\"珊瑚林赤如朝霞\"。广州府曾进献台湾红珊瑚树一株,万历帝置于乾清宫,\"朝夕把玩\"。
另外,台湾还有丰富的煤铁矿藏,还有金矿
总之台湾物产之丰,早为世人所知。可谓之为宝岛。虽因海禁政策,官方交往有限,然民间贸易未尝断绝。如今夷国红毛番占据宝岛,那么就把他们打出去。闽南谚云\"大员未到,先闻其香\",诚哉斯言!此岛物华天宝,终将永续华夏文明之薪火。”
崇祯听完张好古的讲述后,心中对于台湾的认识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原本对这个偏远岛屿的了解相当有限,但如今听张好古一番详细介绍,才意识到台湾竟然拥有如此丰富的物产和战略意义。
一旁的毕自严同样感到惊讶,他原本对台湾的认知也颇为模糊,没想到张好古竟然能够如此详尽地描述台湾的情况,而且所引用的经典文献和事例都似乎确凿无疑。
崇祯帝对张好古的准备工作深感满意,他知道张好古必定是经过了深入研究和充分准备,才能够如此胸有成竹地谈论收复台湾之事。于是,崇祯帝开口问道:“致远啊,如果要收复台湾,需要多少兵力呢?”
张好古毫不犹豫地回答道:“回陛下,护国军本部的人马便已足够。然而,若要长期驻守台湾,就需要朝廷派遣军队前往了。”
崇祯帝听后,面露难色,叹息道:“致远啊,目前朝廷实在难以抽调出足够的兵力,而且也没有足够的钱粮来支持这样一场行动啊!”他的话语中透露出无奈和忧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