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溪听水夜半更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四七九章 户部毕自严出迎,学名张好古,东溪听水夜半更,奇书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自己去看看不就啥都知道了么?”骆养性一脸戏谑地对李大人说道。
接着又道:“致远啊,我在京城也听到这话了,许多去过松江府的人回京师也都这么说。”
这时,张好古突然笑了起来,他似是想起了什么有趣的事情,笑着重复了骆养性的话:“骆大人,自己去看看不就啥都知道了么?”
骆养性听了张好古的话,先是一愣,随即便放下手中的酒杯,被这句顽皮话逗得哈哈大笑起来。他一边笑,一边用手指着张好古,笑骂道:“好你个张致远,连我的玩笑你也开啊?”
张好古见状,也不恼,反而笑容更甚,他对着骆养性拱手一揖,认真地说道:“骆大人,您别介意,我这可不是开玩笑。有时间的话,您真的应该好好去松江府看看。去看看生活在那里的百姓,看看他们脸上的笑容,您就知道我说的不假了。松江府虽然不是什么天堂,但那里的百姓们都能吃饱饭,甚至还能有些小剩余呢。”
“致远啊!你也知道我的差事,实在是走不开啊!”骆养性一脸无奈地对张好古说道。
张好古嘴角微扬,似笑非笑地回应道:“那也不一定吧?”
酒过三巡,众人都已有了几分醉意。骆养性突然转头看向张好古,问道:“你在松江府,离着叶工部家可近得很呐!不知道叶大人如今状况如何?”
张好古心中一紧,沉默片刻后,闷闷地回答道:“家里都挺好的。”
说罢,他端起酒杯,仰头一饮而尽。骆养性见状,心中暗叹一声,知道自己的话可能触动了张好古的心事。
又过了一会儿,张好古再次举起酒杯,正准备一饮而尽时,骆养性连忙伸手拦住他,说道:“好了,今晚就到此为止吧,明天还有重要的事情要做呢。”
李指挥使一听骆养性说要散场,不禁有些诧异。他心想正喝得高兴呢,怎么突然就不喝了呢?然而,他并不知道骆养性的真实想法。
其实,骆养性心里很清楚,自己刚才的一番话,无意间勾起了张好古内心深处的柔软之处。他担心张好古会因此情绪失控,喝得酩酊大醉,那就不好收场了。所以,他才会在这个时候提出散场。
张好古心里非常清楚,对方这样做完全是出于对他的关心和爱护,担心他饮酒过量,所以他毫不犹豫地答应了下来。
“好的,今晚就到此为止吧。毕竟明天我们还需要早起,不能因为贪杯而影响了正事。非常感谢两位大人不辞辛劳地陪伴着我四处奔波,张某在此真心地向两位表示谢意。”张好古言辞恳切地说道,脸上洋溢着感激之情。
清晨,当第一缕阳光还未洒在大地上时,三人便已被唤醒。他们睡眼惺忪地从各自的房间里走出来,简单洗漱一番后,便匆匆忙忙地吃完了早饭。
时间紧迫,不容他们有丝毫耽搁。于是,他们迅速收拾好行装,紧跟着锦衣卫的人,踏上了前往京城的路途。
锦衣卫的人走在最前面,他们身着飞鱼服,威风凛凛,令人望而生畏。这飞鱼服可不是普通的服饰,它代表着锦衣卫的权威和地位。人们远远地看到这一身行头,便知道这些人不好惹,纷纷主动避让,为他们让出一条宽阔的道路。
就这样,拉着银子的大车在锦衣卫的护送下,一路畅通无阻地驶出了东安城的西门。车轮滚滚,扬起一片尘土,仿佛在诉说着这段旅程的匆忙与重要。
经过一段漫长的旅途,终于,京城的轮廓出现在了远方。那高大的城墙、宏伟的宫殿,让人不禁对这座城市充满了期待。而锦衣卫的护送也确保了他们的安全,一路平平安安地抵达了目的地。
崇文门外寒冬的风裹挟着细碎的沙尘,掠过青灰色的城墙。张好古勒住缰绳,抬头望向那巍峨的城楼,喉头不自觉地滚动了一下。三年了,整整三年未曾见过这熟悉的城墙。城砖上斑驳的痕迹依旧,只是墙角新添了几丛杂草,在夕阳下泛着暗黄的光。
\"大人,前面有人迎过来了。\"身旁的吴大宝低声提醒。
张好古收回目光,只见崇文门下已站了一群人,为首的正是户部尚书毕自严。这位年近六旬的老臣身着绯色官袍,胸前补子上绣着云雁,正抚着花白的胡须微笑。他身后站着十几名户部官员和衙役,排场虽不算大,但由一部尚书亲自出迎,已是极高的礼遇。
\"下官参见毕部堂。\"张好古翻身下马,快步上前行礼。
毕自严虚扶一把,笑道:\"张府台不必多礼。三年不见,倒是清减了不少。松江府的差事,辛苦你了。\"
\"为国效力,不敢言苦。\"张好古直起身子,眼角余光扫过毕自严身后的官员们。这些人脸上堆着笑,眼神却闪烁不定,像一群盯着猎物的豺狼。
毕自严顺着张好古的目光看去,轻咳一声:\"这些都是户部各司的郎中、主事,听闻张府台押解税银回京,特来相迎。\"他顿了顿,声音压低,\"一千万两啊...自洪武开年以来,我大明还未曾有过一府之年税逾千万的记录。\"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